2015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4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5/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和规模示意图

材料二: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分析促进近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据上述材料,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就“人口迁移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2.
孝文帝是中国著名的改革家,其改革措施多次被后人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从正音。年三十以下,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推行策略如何?
(2)概括材料二中赵翼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赵翼这一观点?
3.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代表人物,后人对他们的认识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这样,还能说克伦威尔是真正的革命者吗?他还能算是一个矛盾人物吗?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材料二 在拿破仑统治区,人身依附关系、等级制度、贵族和僧侣的特权均被取消,代之而起的是资产阶级的平等、宗教自由……实行行政集中化并设立了新式的、各司其职的政府部门以取代封建特权和由此而产生的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一切大大激发了人们对年轻的天才皇帝的敬慕。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作者评价克伦威尔的史实依据。
(2)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备受德意志地区人们敬慕的原因。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在认识历史人物活动方面的不足之处。据此,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2.单选题(共8题)

4.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5.
议会是可能通过“立恶法”来“施虐政”的,一旦得逞,有如洪水猛兽,必须严防死守。这就必须有人能否决国会的立法。(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从美国的政治运作机制来看,能否决国会立法的有
①总统  ②最高法院    ③内阁    ④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当时
①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②中共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
③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④“台独”势力开始猖獗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维持美苏两极格局B.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C.推行现实主义外交D.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8.
对图中《明中后期的国内市场略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
B.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
C.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
D.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导
9.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
B.以理性主义为指导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10.
随着历史的演变 ,一些历史词语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引文中横线部分的历史词语,与今天的含义仍然基本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 《左传》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C.“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 ———— 《三国志》
D.“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 ———— (契丹)辽道宗
11.
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3.选择题(共2题)

12.

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3.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