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南海诸岛自古属于中国,历届中国政府为维护其权益进行了长期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海南始置珠崖、儋耳郡。唐初,海南岛环岛已建置有北部的崖州、西部的儋州、南部的振州(今三亚市)。《旧唐书·地理志》在“岭南道:振州”部分,记载有振州管辖海南岛南部海域的内容。宋代,朝廷建立了巡海水师,巡管南海海面。元朝,将海南的琼州改为琼州路,仍由吉阳军管辖南海诸岛。明初,海南设立统一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琼州府,隶属广东,恢复崖州、儋州、万州,将南海诸岛划归琼州府领属的万州管辖,并南海诸岛明确区分为“南澳气”、“七洲洋”、“万里长沙”、“万里石塘”等四大岛群(即今天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清朝后期,东沙群岛归属惠州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仍由海南的万州管辖。自此南海诸岛分属于不同的两个州级地方行政机构管辖。
材料二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后,法、日分别以越南和台湾岛为基地,开始在南海肆虐。1907年5月,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纠集120人,窜至我国的东沙群岛,驱赶我渔民,拆毁岛上的大王庙,在岛上悬挂日本旗,竖立木牌,企图长期占据。日本商人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严重关注。两广总督张人骏广泛搜集证据,证明东沙岛即为历来所称的“广东杂澳第十三”,“两江派员所绘海图亦有此岛,英海军部所列海图亦有此岛”,从而“论定东沙岛确是中国属地”。因张人骏所列证据确凿,日本领事无言可辩,不得不表示日本政府“未尝不可承认”“东沙岛之属粤管辖”。随后,中日双方经过多轮谈判达成共识,即中方收买日商在东沙岛的物业、日商赔偿中方渔民渔业等损失,中方收回东沙岛。
同时,张人骏着手采取维护西沙群岛领土主权的行动。1909年初,“筹办西沙岛事务处”成立,当年四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170余人,分乘伏波、广金、琛航三艘军舰,从广州起行到西沙群岛巡察,是月廿二日回。在巡视期间,测绘地图,查勘岛屿15座,逐一命名,并勒石竖旗,测绘地图。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申和维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成立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1935年1月出版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一期刊登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地名对照一览表》,比较详细地罗列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的名称,其中西沙群岛28个,南沙群岛(当时称团沙群岛)96个。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较全面地公布南海诸岛的命名,从此开始了由我国官方专门审定和公布南海诸岛地名的历程。同年4月,由该委员会专门绘制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在该委员会会刊第二期公开出版发行,该图确定我国南海最南的疆域范围至北纬4度,把曾母暗沙标在我国的疆域内。
1938年7月,法国利用中国政府和人民忙于抵抗日本侵略之机,突然占领西沙群岛。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立即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侵占西沙、南沙群岛的日本驻军于8月26日宣布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中华民国政府立即组织以海军为主的力量,协助广东省政府,南下收复西沙与南沙群岛。至1947年3月,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接收和进驻工作完成,南海诸岛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良福编著《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百年纪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古代管理南海诸岛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南海维权的历程,从中有何启示?
材料一 两汉时,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海南始置珠崖、儋耳郡。唐初,海南岛环岛已建置有北部的崖州、西部的儋州、南部的振州(今三亚市)。《旧唐书·地理志》在“岭南道:振州”部分,记载有振州管辖海南岛南部海域的内容。宋代,朝廷建立了巡海水师,巡管南海海面。元朝,将海南的琼州改为琼州路,仍由吉阳军管辖南海诸岛。明初,海南设立统一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琼州府,隶属广东,恢复崖州、儋州、万州,将南海诸岛划归琼州府领属的万州管辖,并南海诸岛明确区分为“南澳气”、“七洲洋”、“万里长沙”、“万里石塘”等四大岛群(即今天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清朝后期,东沙群岛归属惠州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仍由海南的万州管辖。自此南海诸岛分属于不同的两个州级地方行政机构管辖。
材料二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后,法、日分别以越南和台湾岛为基地,开始在南海肆虐。1907年5月,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纠集120人,窜至我国的东沙群岛,驱赶我渔民,拆毁岛上的大王庙,在岛上悬挂日本旗,竖立木牌,企图长期占据。日本商人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严重关注。两广总督张人骏广泛搜集证据,证明东沙岛即为历来所称的“广东杂澳第十三”,“两江派员所绘海图亦有此岛,英海军部所列海图亦有此岛”,从而“论定东沙岛确是中国属地”。因张人骏所列证据确凿,日本领事无言可辩,不得不表示日本政府“未尝不可承认”“东沙岛之属粤管辖”。随后,中日双方经过多轮谈判达成共识,即中方收买日商在东沙岛的物业、日商赔偿中方渔民渔业等损失,中方收回东沙岛。
同时,张人骏着手采取维护西沙群岛领土主权的行动。1909年初,“筹办西沙岛事务处”成立,当年四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170余人,分乘伏波、广金、琛航三艘军舰,从广州起行到西沙群岛巡察,是月廿二日回。在巡视期间,测绘地图,查勘岛屿15座,逐一命名,并勒石竖旗,测绘地图。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申和维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成立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1935年1月出版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一期刊登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地名对照一览表》,比较详细地罗列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的名称,其中西沙群岛28个,南沙群岛(当时称团沙群岛)96个。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较全面地公布南海诸岛的命名,从此开始了由我国官方专门审定和公布南海诸岛地名的历程。同年4月,由该委员会专门绘制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在该委员会会刊第二期公开出版发行,该图确定我国南海最南的疆域范围至北纬4度,把曾母暗沙标在我国的疆域内。
1938年7月,法国利用中国政府和人民忙于抵抗日本侵略之机,突然占领西沙群岛。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立即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侵占西沙、南沙群岛的日本驻军于8月26日宣布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中华民国政府立即组织以海军为主的力量,协助广东省政府,南下收复西沙与南沙群岛。至1947年3月,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接收和进驻工作完成,南海诸岛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良福编著《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百年纪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古代管理南海诸岛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南海维权的历程,从中有何启示?
2.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材料二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材料三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整理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杜邦公司每一阶段发展的成因。
(2)综上,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材料二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材料三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整理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杜邦公司每一阶段发展的成因。
(2)综上,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王安石认为,要解决兵多而弱、财富而贫这两大严重问题,必须变法革新。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治国方略和改革措施,于公元1059年以《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进献朝廷。他指出当时存在的问题是内治不清,外困夷狄,财力困穷,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思想禁锢,人才缺乏;制禄太薄,不足以养,迫使官员廉耻日毁,贪污盛行;再加上风俗大坏,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又不得理财之道。针对这些问题,王安石提出了开源与开放的理财之道,择将治军的强兵之方,制定以先王之道取代陈腐的儒术、专以经术取士的科举改革、实施青苗法的经济改革等一整套改革方案和实施措施。用现在的话来说,既深思熟虑地进行顶层设计,又摸着石头过河,全面推进改革。
——李锡炎《解读王安石变法:摸石头过河,全面推进》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可行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材料一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王安石认为,要解决兵多而弱、财富而贫这两大严重问题,必须变法革新。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治国方略和改革措施,于公元1059年以《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进献朝廷。他指出当时存在的问题是内治不清,外困夷狄,财力困穷,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思想禁锢,人才缺乏;制禄太薄,不足以养,迫使官员廉耻日毁,贪污盛行;再加上风俗大坏,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又不得理财之道。针对这些问题,王安石提出了开源与开放的理财之道,择将治军的强兵之方,制定以先王之道取代陈腐的儒术、专以经术取士的科举改革、实施青苗法的经济改革等一整套改革方案和实施措施。用现在的话来说,既深思熟虑地进行顶层设计,又摸着石头过河,全面推进改革。
——李锡炎《解读王安石变法:摸石头过河,全面推进》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可行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2.单选题- (共18题)
4.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A. 因为商业平等,所以政治平等
B. 经济活动深刻影响了政治理念
C. 商品交换源于自由平等
D. 没有商业贸易,就没有自由平等
A. 因为商业平等,所以政治平等
B. 经济活动深刻影响了政治理念
C. 商品交换源于自由平等
D. 没有商业贸易,就没有自由平等
5.
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
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 |
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 |
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 |
6.
2013年10月,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导致该现象的制度原因是
A.总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 B.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
C.联邦制度削弱中央权力 | D.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
7.
英国驻日公使阿尔克科在给本国政府的报告中说,“我们对日本的纲领是必须慎重行事。这就是说,我们在中国已经从太平天国人民革命中吃过苦头……这一切必须铭刻在心。”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 |
B.太平天国运动阻止了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
C.英国公使阿尔克科不主张侵略日本 |
D.日本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吸取了教训 |
8.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 )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
B.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
C.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弊端 |
D.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
9.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具有极强的预见性 |
B.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
C.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
D.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
10.
某种瓷器,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民营手工业 | B.官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瓷器工场 |
11.
1980年中共75号文件,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第一书记专门讨论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并通过了座谈纪要而成。文件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据此说明
A.多数领导人还未摆脱“左”的束缚 |
B.农业包产到户在全国全面展开 |
C.人民群众满意生产队的管理方式 |
D.在一般地区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2.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与上述材料核心思想最接近的是
A.人性本善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以德治国 | D.美德即知识 |
13.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宗教职能的变革 |
B.宗教取代科学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
C.宗教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具 |
D.西方人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宗教束缚 |
14.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该思潮应当属于
A.人文主义 | B.重商主义 |
C.理性主义 | D.自由主义 |
15.
当代某学者指出:“当变法运动以加速度深入触及到官僚机构、科举制度、旗人生计等方面的变革时,原来的许多支持者疏离了变法运动,并且成为反对派,与顽固势力一起扼杀了戊戌新政。”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
A.顽固势力的强大 | B.变法措施操之过急 |
C.维新派的妥协性 | D.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
18.
有学者将四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下列最能说明“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变法时的史实是
A.奖励军功 | B.推行县制 |
C.统一货币 | D.废除井田 |
19.
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的某些做法颇有意味。苏联采取秘密措施支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空中支援中国时苏联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这表明
A.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 |
B.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
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 |
D.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 |
20.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
21.
刘伯承元帅晚年多次感慨道:“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刘伯承元帅
A.从现代化的角度考虑问题 | B.后悔当年参与了解放战争 |
C.具有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 | D.从两岸统一的角度想问题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