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彼之所长,循而习之;我之所短,改而修之。……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自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1875年)
材料二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扰三代盛时之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卜……三代以前,皆以中国之有道制夷狄之无道。秦汉而后,专以强弱相制,中国强则兼并夷狄,夷狄强则侵凌中国,相与为无道而已。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故可危矣。
——郭嵩焘《使西纪程》(1876年)
材料三光绪二年(1876年),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两千年的文明。唆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版,才算完事。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郭嵩焘关于中西关系的基本认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观点。
材料一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彼之所长,循而习之;我之所短,改而修之。……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自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1875年)
材料二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扰三代盛时之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卜……三代以前,皆以中国之有道制夷狄之无道。秦汉而后,专以强弱相制,中国强则兼并夷狄,夷狄强则侵凌中国,相与为无道而已。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故可危矣。
——郭嵩焘《使西纪程》(1876年)
材料三光绪二年(1876年),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两千年的文明。唆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版,才算完事。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郭嵩焘关于中西关系的基本认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观点。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95年,严复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竭力鼓吹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和“西学”,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猛烈地抨击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提倡新学.主张变法救亡。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他说:君主不是天生的“圣人”,天然的统治者,“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只是由于人民终日从事耕、织、工、贾“相生相养”的事,才“择其公且贤者”,立之为君。君主既然是共举出来的,也就有权废除他。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君主立宪制度。
——摘编白张克威《浅议严复的爱国民主思想》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宜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背景。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民主思想的主张及作用。
材料 1895年,严复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竭力鼓吹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和“西学”,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猛烈地抨击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提倡新学.主张变法救亡。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他说:君主不是天生的“圣人”,天然的统治者,“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只是由于人民终日从事耕、织、工、贾“相生相养”的事,才“择其公且贤者”,立之为君。君主既然是共举出来的,也就有权废除他。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君主立宪制度。
——摘编白张克威《浅议严复的爱国民主思想》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宜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背景。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民主思想的主张及作用。
4.
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回眸
材料 郡国豪富有的是六国旧贵族之后,有的是汉初功臣或二千石大吏之家,这些人凭借世代名门显贵的地位或高额资产,长期盘踞于郡国,欺压百姓,兼并田地,造成期廷的法制在这些郡国范围内难以施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踢迁徒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项。公元前127年,主父郾向武帝建议:“天下豪桀兼并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徒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武帝从其议,于此年“徙郡国豪桀及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又于会元前96年,“徒郡国吏民豪桀于茂胶、云陵”。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武帝坚决采取的迁徒郡国豪富的措施,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迁徙郡国豪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迁徙郡国豪富的作用。
材料 郡国豪富有的是六国旧贵族之后,有的是汉初功臣或二千石大吏之家,这些人凭借世代名门显贵的地位或高额资产,长期盘踞于郡国,欺压百姓,兼并田地,造成期廷的法制在这些郡国范围内难以施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踢迁徒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项。公元前127年,主父郾向武帝建议:“天下豪桀兼并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徒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武帝从其议,于此年“徙郡国豪桀及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又于会元前96年,“徒郡国吏民豪桀于茂胶、云陵”。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武帝坚决采取的迁徒郡国豪富的措施,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迁徙郡国豪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迁徙郡国豪富的作用。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9月9日,做客白宫的丘吉尔提出了一份关于意大利投降后战略局势的备忘录。丘吉尔提出英国可以派遣一支强大舰队参加对日作战,英方愿意将这支舰队置于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的指挥下。尽管罗斯福对丘吉尔的计划饶有兴趣,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表示反对,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不置可否,这次讨论未能就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问题做出决定。1944年1月,欧洲战场进一步改善使得英国有可能比预期更早将一批舰艇抽调到远东作战,英国驻美国海军代表向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建议,英国特遣部队可以在1944年4月派往太平洋战场。不过,金以太平洋战场缺乏足够的基地容纳更多海军力量为由婉拒了这一提议。
——摘编自胡杰《浅析二战后期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提出参加太平洋战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婉拒英国参加太平洋战场的原因。
材料1943年9月9日,做客白宫的丘吉尔提出了一份关于意大利投降后战略局势的备忘录。丘吉尔提出英国可以派遣一支强大舰队参加对日作战,英方愿意将这支舰队置于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的指挥下。尽管罗斯福对丘吉尔的计划饶有兴趣,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表示反对,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不置可否,这次讨论未能就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问题做出决定。1944年1月,欧洲战场进一步改善使得英国有可能比预期更早将一批舰艇抽调到远东作战,英国驻美国海军代表向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建议,英国特遣部队可以在1944年4月派往太平洋战场。不过,金以太平洋战场缺乏足够的基地容纳更多海军力量为由婉拒了这一提议。
——摘编自胡杰《浅析二战后期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提出参加太平洋战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婉拒英国参加太平洋战场的原因。
3.单选题- (共4题)
6.
2016年1月18日,蔡英文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胜利。美国、德国等多国发表声明说,将维持着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保持合作关系。下列有关台湾的历史事实阐述正确的是()
A.邱逢甲是甲午战争后反割台斗争中著名的清军将领 |
B.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都明确陈述台湾是中国领土 |
C.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
D.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并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 |
7.
原新华社记者高粱曾回忆道:“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A. ***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 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A. ***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 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8.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