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权派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胡适、罗隆基等一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五四”后,中国各种思想搏击争鸣,自由知识分子办报办刊传布思想,各种论争不断。1928年8月,国民党宣布“军政”告终,“训政”开始,党国体制及蒋介石的权威地位初步形成。此时国民党内反蒋力量将“民主”等原则高高举起,与人权派所追求的“民治”、“人权”、“宪政”形成了呼应。同时,上海出现多个商业团体组织请愿团,要求国民党中央实行民主。从实质上看,“人权运动”乃十足的“宪政运动”。但由于实力弱小,他们不具备从事实际政治运动的实力和条件,只能幻想国民党自上而下推行宪政。人权运动在精英知识界掀起波澜,但广大民众却充耳不闻,实际成效也微乎其微。国民党对于人权派不断采取封杀手段,始终没有实行宪政。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宣布由“训政”进入“宪政”,结果是演出了一场滑稽剧,最后被赶出大陆。
——摘编自袁刚、邓博宇《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人权运动的内容并简析失败的原因。
材料:人权派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胡适、罗隆基等一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五四”后,中国各种思想搏击争鸣,自由知识分子办报办刊传布思想,各种论争不断。1928年8月,国民党宣布“军政”告终,“训政”开始,党国体制及蒋介石的权威地位初步形成。此时国民党内反蒋力量将“民主”等原则高高举起,与人权派所追求的“民治”、“人权”、“宪政”形成了呼应。同时,上海出现多个商业团体组织请愿团,要求国民党中央实行民主。从实质上看,“人权运动”乃十足的“宪政运动”。但由于实力弱小,他们不具备从事实际政治运动的实力和条件,只能幻想国民党自上而下推行宪政。人权运动在精英知识界掀起波澜,但广大民众却充耳不闻,实际成效也微乎其微。国民党对于人权派不断采取封杀手段,始终没有实行宪政。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宣布由“训政”进入“宪政”,结果是演出了一场滑稽剧,最后被赶出大陆。
——摘编自袁刚、邓博宇《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人权运动的内容并简析失败的原因。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俸禄制伴随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起来。秦代是第一个全面实行俸禄制的大一统王朝,但秦代工资差别相当大,“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西汉俸禄制主要袭自秦代,高级官员与低级官员之间的待遇过于悬殊,大多数汉代官员的收入不高,导致汉代官员腐败。汉宣帝接纳张敞、萧望主张,提高低级官员的薪俸水平,这次“增禄养廉”的改革是比较成功的。王莽篡汉之初,进行高薪养廉改革,初衷虽好,但靠增发货币,反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官员收入每况愈下,贪污腐败不可避免地加剧起来。东汉王朝受战乱和灾荒影响,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减百官俸”,推行薄俸制。汉桓帝时因对武陵蛮的战争,一度停发百官俸禄,清廉官员大都陷入穷困之中。历史证明,薄俸甚至无俸,对王朝来说总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实行俸禄制度,从短期看,因为兴革之举会导致官民一时不便,但从长远看,对国家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一改革从制度上堵住了百官肆无忌惮地抢夺民众财产的渠道,百姓负担实际上是大为减轻了。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秦汉时期俸禄改革的因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俸禄改革的影响。
材料:俸禄制伴随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起来。秦代是第一个全面实行俸禄制的大一统王朝,但秦代工资差别相当大,“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西汉俸禄制主要袭自秦代,高级官员与低级官员之间的待遇过于悬殊,大多数汉代官员的收入不高,导致汉代官员腐败。汉宣帝接纳张敞、萧望主张,提高低级官员的薪俸水平,这次“增禄养廉”的改革是比较成功的。王莽篡汉之初,进行高薪养廉改革,初衷虽好,但靠增发货币,反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官员收入每况愈下,贪污腐败不可避免地加剧起来。东汉王朝受战乱和灾荒影响,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减百官俸”,推行薄俸制。汉桓帝时因对武陵蛮的战争,一度停发百官俸禄,清廉官员大都陷入穷困之中。历史证明,薄俸甚至无俸,对王朝来说总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实行俸禄制度,从短期看,因为兴革之举会导致官民一时不便,但从长远看,对国家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一改革从制度上堵住了百官肆无忌惮地抢夺民众财产的渠道,百姓负担实际上是大为减轻了。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秦汉时期俸禄改革的因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俸禄改革的影响。
2.简答题- (共1题)
3.
材料土耳其境内的黑海海峡,是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路,也是其他大国从海上侵犯俄国的主要通道,但一直处于土耳其的掌控中。海峡问题是俄国外交三百年里最重要、最复杂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1936年苏、英、法、土等九国就海峡体制缔结条约,承认了海峡的中立和苏联黑海舰队在此的弱势地位。
20世纪30年代末,欧洲局势的发展使土耳其成为大国新一轮权争的重要对象。经过各大国一系列的角逐谈判,苏联想控制海峡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战爆发后,土耳其在德苏之间保持中立。
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已确定了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基本方针,不准备就此与英美进行详细谈判和交易。土耳其认为苏联在海峡问题上的目标就是使土耳其孤立于西方,最终被纳入苏联影响下的附庸国。1945年7月土耳其政府照会英美,正式就海峡问题向两国提出援助请求。苏联期望的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政策被彻底否定,苏联随即中断了与土耳其的缔约谈判。苏英美在土耳其的强硬对抗已成不可逆转之势。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已接受了在土耳其和伊朗的新重大利益,中东冷战的战略边界由此划定。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1953年,苏联宣布放弃对土耳其的所有要求。
——摘编自梁强《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黑海海峡问题(1939-194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土耳其争夺黑海海峡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5年后苏联解决黑海海峡问题的途径及影响。
20世纪30年代末,欧洲局势的发展使土耳其成为大国新一轮权争的重要对象。经过各大国一系列的角逐谈判,苏联想控制海峡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战爆发后,土耳其在德苏之间保持中立。
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已确定了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基本方针,不准备就此与英美进行详细谈判和交易。土耳其认为苏联在海峡问题上的目标就是使土耳其孤立于西方,最终被纳入苏联影响下的附庸国。1945年7月土耳其政府照会英美,正式就海峡问题向两国提出援助请求。苏联期望的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政策被彻底否定,苏联随即中断了与土耳其的缔约谈判。苏英美在土耳其的强硬对抗已成不可逆转之势。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已接受了在土耳其和伊朗的新重大利益,中东冷战的战略边界由此划定。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1953年,苏联宣布放弃对土耳其的所有要求。
——摘编自梁强《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黑海海峡问题(1939-194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土耳其争夺黑海海峡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5年后苏联解决黑海海峡问题的途径及影响。
3.单选题- (共5题)
4.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 |
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 |
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 |
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
5.
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①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
②3—5世纪
③8—10世纪
④14—16世纪
①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
②3—5世纪
③8—10世纪
④14—16世纪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6.
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 生产力水平低下
B.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 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 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A. 生产力水平低下
B.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 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 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7.
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
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