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1933书年4月19日,罗斯福废止了金本位制,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购银。世界银价飞涨,其他西方国家在中国购买资源、原材料支出大增,中国也因国际银价波动,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侧无法维待。
旧中国的货币种类复杂,既有重量不足、成色不一的银两、银元、铜币等铸币,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而且中国的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不但国家发行,私人、中外企业、金融业和非金融业都可发行。“九一八”事突后.一旦中日开战.较量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实力,也是经济上的实力。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调集全国的资金与物资,是极为关健的。此外,英关等西方主要国家出于种种复杂的考虑.也支持并推动了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放弃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改革。
——摘编自云姗《历史学习》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1933书年4月19日,罗斯福废止了金本位制,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购银。世界银价飞涨,其他西方国家在中国购买资源、原材料支出大增,中国也因国际银价波动,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侧无法维待。
旧中国的货币种类复杂,既有重量不足、成色不一的银两、银元、铜币等铸币,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而且中国的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不但国家发行,私人、中外企业、金融业和非金融业都可发行。“九一八”事突后.一旦中日开战.较量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实力,也是经济上的实力。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调集全国的资金与物资,是极为关健的。此外,英关等西方主要国家出于种种复杂的考虑.也支持并推动了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放弃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改革。
——摘编自云姗《历史学习》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作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900年写《少年中国说》,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在文中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渐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读后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900年写《少年中国说》,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在文中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渐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读后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方风土不同,而思想遂因以各异。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西洋民族,自古迄今,彻头彻尾个人主义之民族也。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诗曰:“君之宗之。”礼曰:“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 宗法社会尊家长、重阶级,故教孝。自古忠孝美谈,未尝无可泣可歌之事,然律以今日文明社会之组织宗法制度之恶果。
——摘编自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的政治主张并分析提出该主张的个人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方风土不同,而思想遂因以各异。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西洋民族,自古迄今,彻头彻尾个人主义之民族也。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诗曰:“君之宗之。”礼曰:“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 宗法社会尊家长、重阶级,故教孝。自古忠孝美谈,未尝无可泣可歌之事,然律以今日文明社会之组织宗法制度之恶果。
——摘编自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的政治主张并分析提出该主张的个人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600 年~前527 年)成了稚典的第一位僭主。僭主是不通过合法程序,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的独裁者。在他执政期间,在不扳害个人统治的前提下保留了梭伦改革成果,不企图破坏梭伦所建立的宪政体制。其政策的总倾向是在当时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激烈斗争中支持平民势力的发展,他没收了被放逐和逃亡贵族的土地,将其分给无地和少地的贫困农民。这样不仅削弱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势力,也满足了其支持者山地派的利益。为了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政治地位,他还提倡种植橄榄和葡萄,向农民发放低利息的国家贷款,把土地税定为收获量的10%或20% ;为了排除贵族对政治的干预,庇西特拉图设立了德谟法庭,剥夺的贵族对其土地上的司法权力,也翦除了贵族对政府的干预。他设立乡村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争,方便农民诉讼,使其有机会行使自己的司法权利。
——摘编自胡晓林《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庇西特拉图执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庇西特拉图执政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600 年~前527 年)成了稚典的第一位僭主。僭主是不通过合法程序,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的独裁者。在他执政期间,在不扳害个人统治的前提下保留了梭伦改革成果,不企图破坏梭伦所建立的宪政体制。其政策的总倾向是在当时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激烈斗争中支持平民势力的发展,他没收了被放逐和逃亡贵族的土地,将其分给无地和少地的贫困农民。这样不仅削弱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势力,也满足了其支持者山地派的利益。为了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政治地位,他还提倡种植橄榄和葡萄,向农民发放低利息的国家贷款,把土地税定为收获量的10%或20% ;为了排除贵族对政治的干预,庇西特拉图设立了德谟法庭,剥夺的贵族对其土地上的司法权力,也翦除了贵族对政府的干预。他设立乡村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争,方便农民诉讼,使其有机会行使自己的司法权利。
——摘编自胡晓林《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庇西特拉图执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庇西特拉图执政的影响。
5.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是一个具有防御型军事传统的国家,依靠海军力量和走精锐化道路的英国,长期以来采用的都是志愿兵役。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发展,英国传统的兵役观念和兵役制度遇到了严峻挑战,暴露出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大规模的近代战争要求建立一个能够与之相适应的、为其提供巨大战争消耗和紧急战争动员的社会。1916年3月2日正式生效的普遍义务兵役法律规定:全体年龄在18岁到41岁的未婚或无子女负担的单身英国男性公民必须承担义务兵役。在劳合• 乔治首相的努力下,人口资源的控制从军队扩展到工业领域,1917年先后成立人力资源部和新国民服役部,以实现各部门之间人力资源的宏观配合,实现了英国军事制度的重大变革。
——摘编自量文俊、熊志勇《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近代英国兵役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行自愿兵役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兵役制的变化及变化后的兵役制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是一个具有防御型军事传统的国家,依靠海军力量和走精锐化道路的英国,长期以来采用的都是志愿兵役。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发展,英国传统的兵役观念和兵役制度遇到了严峻挑战,暴露出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大规模的近代战争要求建立一个能够与之相适应的、为其提供巨大战争消耗和紧急战争动员的社会。1916年3月2日正式生效的普遍义务兵役法律规定:全体年龄在18岁到41岁的未婚或无子女负担的单身英国男性公民必须承担义务兵役。在劳合• 乔治首相的努力下,人口资源的控制从军队扩展到工业领域,1917年先后成立人力资源部和新国民服役部,以实现各部门之间人力资源的宏观配合,实现了英国军事制度的重大变革。
——摘编自量文俊、熊志勇《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近代英国兵役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行自愿兵役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兵役制的变化及变化后的兵役制的影响。
2.单选题- (共5题)
6.
有学者认为:如果排除革命史观的需要,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他们的使命就是破坏和与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
B.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
D.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
7.
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
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
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
D.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
8.
在宋元两朝以及明代的前中期这段长达五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基本不提倡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长期处于城垣颓纪、甚至无城墙的状态,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这种做法的主观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 | B.防止地方割据 |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D.减轻农民负担 |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方实力派崛起,掀起了洋务运动;庚子事变期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又发起了“东南互保”运动,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行省的稳定,公然违背清朝政府的命令,不向外国开战,避免列强有借口人侵。二者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晚清中央集权制的削弱 |
B.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尖锐 |
C.汉族官僚企图实行地方自治 |
D.东南各省暗中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