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四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45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3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不平等条约产生的那一刻起,清政府便开始了反抗斗争,但收效甚微。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无效。
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
苏俄政府因外交孤立,意欲拉拢中国,从1919年7月起,先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1924年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恢复了一定的平等权益。
20年代中后期的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等租界,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南京政府便首次自主地修订颁布了《海关进口新税则》。
大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分为四个时期:
一、酝酿期:明治政府向列强表达修约意愿,并派使团赴欧考察和修约,但遭到拒绝。
二、胶着期:19世纪70年代寺岛外务卿把修约重点放在修改关税上,因列强反对,进展缓慢。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并推行欧化政策和媚外外变,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
三、基本完成期: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三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四、最终完成期: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修约特点有何异同?分析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两国带来的意义。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首次提出把“地处沿海前沿”和“靠近前沿”的兵工厂内迁,并立即付诸实施。1937年7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由何应钦主持召集有关各部会议,讨论内迁总动员、组成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在内迁法律政策上,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工业奖励法以《工矿业赞助条例》等。1937年10月,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重庆,这场内迁被誉之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37-1910年,共内迁工厂450家,机器材料近12万吨。其中以钢铁业、机械工业、电力及电气工业、煤矿业等行业之器材为最多。到1940年夏,后方已形成8个新工业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敦刻尔克人撤退”的意义。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摘编自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4.
(历史-选修4:中国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部分时期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外国
1912年初,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6——1017年,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0年,中国百条空中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1913年,世界首条汽车装配流水线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问世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二部《反托拉斯法》,更加严厉地禁止了几种垄断行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将15亿人口卷入战争,数千万人死伤
1918年,美国议会批准了妇女的选举权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革命运动席卷全国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8年,首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成立,作为最高学术机构并规划全国科学发展
1921年,爱因斯坦以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20年代,欧洲经济迅速恢复,美国进入空前繁荣时期,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1921年到1927年,意大利和日本相继建立起法西斯统治
1933年,国民政府施行新税则,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1935年底,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
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80%
1931年,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承认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的独立地位
1933年,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根据中国近代史就世界近代现代史》等整理
表格为20世纪部分时期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子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9题)

6.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已,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
A.伯利克里应该为艰难情况负责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
C.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根本原因
D.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
7.
学者亨廷顿认为:美国是个将都铎式(地方政府权重,依赖民兵,行政与立法和司法职能的混合,国王和议会的互相制衡等)的政治制度和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的国家;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的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该学者意作表明
A.美国现代政治制度深受英国的影响
B.欧美的政治制度是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C.美国的政治制度优于欧洲国家
D.现代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
8.
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A.此时期北宋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
B.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C.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9.
徽商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他们讲究诚信,吃苦耐劳,将棉布、粮食、食盐进行大区域的贩运,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很多徽商致富后或“弃贾从儒”,或买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图
③传统四民观念对徽商影响很深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10.
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导致欧洲初步踏入工业社会
B.价格低廉的餐馆在城市越来越多
C.政府经常为工人的游行示威问题烦恼
D.产生了某些“巨无霸”的企业
11.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方拟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洋务企业遇到了经费问题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12.
下表为某时期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全国田赋总额越来越少
B.政府提高了关税税率
C.民族商业发展受到政府极大阻碍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13.
1940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对敌人经济斗争的指示》,明确规定不放任和禁绝日货输入及土货输出,各抗日根据地必须以抗战的利益为贸易政策的出发点,反对只图目前或局部利益。下列做法不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凡对于抗战必需品准许入口
B.凡抗战非必需品收重税或禁止入口
C.准许一些适当的土产品出口
D.商人可自由进行进出口贸易
14.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无论天主教、新教,信徒地位没有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