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044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材料二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他们在16世纪前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今天美国境内有300多个印第安保留地,是政府划拨给印第安原住民集中居住的土地,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西部和中北部。从20世纪中期开始,印第安人在保留地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包括宗教自由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但联邦政府和美国国会仍对保留地拥有最高的“父权”(后改称为“托管权”),拥有最高司法和行政权。

——摘编自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制度现状研究》

材料三  60年前的那场民主改革彻底打碎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西藏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帮助西藏经济发展,仅2017年中央财政对西藏的转移支付就高达1500亿元(人均4万余元)。

——摘编自《西藏日报》2019年4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第安保留地”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3)结合三段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解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刘少奇同志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教育制度却还是老一套,跟旧的教育制度是一样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是不好改的,但是可以发展新的教育制度。他赞成发展高中、大学,改革高中以上(包括大学)的教育方式,学生既可以是学生,又可以是工人。这样子,就是一种改革了。学生既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又学到实际的操作本领,将来毕业之后,他们既有文化知识,同时又有实际的经验。不然的话,他们只有书本的知识,而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同时学生去工厂实习,也可以使工厂少招人。当时办了技工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到工厂去学习实际的机床操作。最后毕业的学生,文化知识也有,工作经验也有,到工厂后很快就可以做技术工人了。

——摘编自马文瑞《刘少奇关于劳动制度的改革设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少奇教育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2.论述题(共1题)

4.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要求: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评分要求:主题鲜明;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主题,表述清楚,逻辑严密。结论正确。

3.单选题(共21题)

5.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A.实行陶片放逐法
B.政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创立最早的比例代表制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6.
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
A.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
B.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
C.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
D.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
7.
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
A.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B.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
C.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D.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
8.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D.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的影响
9.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的依据是
A.德国实现了统一
B.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C.德国推行海外扩张的政策
D.德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0.
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结论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B.都制约了君主权力
C.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11.
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贡献
12.
1937年8月,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抵达上海考察,一个月后,他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写道:“就我对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共同的事业”指的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B.反抗日本侵略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开辟敌后战场
13.
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计划安排南方民主人士到哈尔滨居住一段时间,待大军渡江后再南下至北平。随后,“北上计划”改为到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等地方去参观学习。“北上计划”的改变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B.解放战争开始进入了决战阶段
C.解放区社会发展的欣欣向荣
D.民主人士成为两党争夺的焦点
14.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的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表明巴黎公社
A.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尝试
B.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
C.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15.
下列两枚邮票所反映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阶段性特征是
A.从和平斗争到暴力革命
B.从理论到实践
C.从空想到科学
D.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
16.
2008年3月5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79岁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山西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的农民申纪兰,在山西代表团驻地受到热烈欢迎,申纪兰是中国唯一出席过一至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申纪兰1954年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这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
A.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B.强调了坚持民主集中制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7.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B.民族区域自治的成果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多党合作的重大作用
18.
下列三副图片反映出的主题是
A.多极化的趋势
B.美苏冷战
C.第三世界兴起
D.欧洲复兴
19.
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
1972年
9 800
中将
1 1974~1975年
4 500
少将
1976年
2 200
准将
1977年
1 400
上校
 
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20.
1971年,面对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提出的涉华议案,美联社一文章指出:“美国的失败结束了一场进行得最为紧张的游说努力,国务卿罗杰斯和驻联合国大使布什一而再,再而三地同这个世界性组织差不多每一个会员国的官员都谈了话。”他们谈话的中心内容可能是
A.如何阻止“两阿”等国代表提出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议案
B.希望会员国官员就缓和紧张的美中关系出谋划策
C.希望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如何解决美国在世界性国际组织中失败的问题
21.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下列方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两个拳头出击”
22.
1947年3月,英法两国签订同盟互助条约。1948年3月英法联盟扩大为布鲁塞尔条约组织,9月美国、加拿大与布鲁寒尔条约组织成员国举行集体安全问题会谈并通过“华盛顿条约”。这表明
A.美国谋求建立军事联盟体系B.西欧为保障集体安全而联合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成立D.美苏冷战冲击原有政治格局
23.
学完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有四名学生分别用带“风”的成语概括这一段历史的特征,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是:
A.风和日丽
B.风雨交加
C.风起云涌
D.风云变幻
24.
随着妇女更多的参与工业化生产,至19世纪70年代,英国已经有503000名妇女符合地方选举的资格条件,并且已有妇女开始当选市长之职了。到1890年英国共有100名妇女在竞选学校委员会中获胜。1895年有近839名妇女当选为济贫法委员会委员。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妇女经济上获得独立
B.工业领域走入近代化
C.民主法制意识的健全
D.广大妇女的不懈斗争
25.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的宪法

4.选择题(共1题)

26.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填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