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河北保定高三下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43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5/27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阿尔萨斯是法国最先进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发达的工矿业区,特别是洛林的铁矿,日后与鲁尔的煤矿联合起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保证了德国钢铁生产国的地位,还直接影响到德国机械技术的确立。同时,德国从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利用这笔巨款用于工业建设和加强军备。
材料二 
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
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普法战争给法德两国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制造业实现世界领先的因素。
(3)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就德国民族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其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意大利)阿奎那(1225-1274年)
材料二 霍尔巴赫(1723年~1789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此时,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危机四伏,进步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开始从事启蒙活动。1748年,在参加编撰《百科全书》的同时,他深入地研究了笛卡尔的物理学和英国经验论者的唯物主义思想。1770年出版了被誉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两卷本哲学著作巨著——《自然的体系》。该书一问世,立即震动欧洲学术界,受到进步人士热烈欢迎。当年8月,巴黎法院作出判决,公开销毁《自然的体系》;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阿奎那和霍尔巴赫思想主张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思想产生的影响。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文帝扬坚(541-604),在继承前代优秀施政经验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出新,既针对当时形势的需要,又不过激,因而容易奏效。《隋书•地理志》说:“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臵州县。”《隋书•百官志》说:“别臵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佐官以曾为名者,并改为司。”“诏京官五品已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书·食货志》栽: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为了配合均田制的推行,把大量农业户口从宗主豪强的手中夺取回到国家手中,改善国家的财政税收,隋文帝大力开展普遍的人口户籍统核工作,叫做“大索貌阅”。把男子“成丁”即负担课役的时间由十八岁推缓至二十一岁,服徭役由每人十二轮次减为每年服二十天役,调绢由一匹(四丈)减少为二丈,减轻了一半。又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隋书•高祖纪》说他“居处服玩,务存节俭”。在隋文帝实行变革的二十四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隋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大事记(部分)
1946年,联大通过第一项决议,主要内容涉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全面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48年,在巴勒斯坦设立第一个联合国观察团,即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1954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因其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首次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8年,联大首次就裁军问题举行特别会议。
1992年,安理会通过决议,向马其顿派遣维和部队。
2005年,17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在维和领域出现一系列难题。1993年维和费用达36亿美元,维和行动的支出常大大高出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转的花费。到2005年为止,维和行动中殉职人员已达2000人。2006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称安理会制裁决议是“一张破纸”,根本无法对伊朗造成任何损害。2002年,美国正式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面临的困境。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傅兰雅(JohnFryer)是晚清来华的著名翻译家之一。他于1863年到达北京,成了京师同文馆的第二任英文教习。1868年5月,他进入成立不久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始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直到1896年离开中国。傅兰雅翻译的书籍有很多都是填补空白之作。他在翻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其他翻译者略有不同的中文术语体系。深感于术语混乱所造成的不便,他出版了“中西名目表”,归总了翻译中遇到的金石、化学、药学、汽机和植物等门类的术语,以便于译者和读者使用,并努力倡导术语的统一。傅兰雅于1880年发表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说截至1879年6月,售出书籍31111部。从当时已刊成书籍98种来看,平均每种售出300多部。如此看来,其影响似乎有限。
材料二1896年夏天,傅兰雅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执教。如果说在江南制造局工作的二十八年中,傅兰雅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那么到美国后,他的工作重心就转向了让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上。在加大任教的近20年间,傅兰雅开设过各级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等课程,并在校内外就中国语言文字、历史、地理、风俗文化、中国教育和中国的现状作过多次讲演。以加利福尼亚大学1898~1899年的课程注册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傅兰雅所开设的课程有:中国、日本的语言、历史、文学、政府、法律及社会现状;中日与欧洲、美国的贸易;中日哲学与宗教;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官话与文言的研究。所有这些为想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士提供了一扇窗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兰雅所译书籍影响有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傅兰雅对中西文化的贡献。

2.单选题(共5题)

6.
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铺。这表明当时
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变
C.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突出
D.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維持
7.
下列表格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该表表明
 
1890-1894年
1895-1899年
1910-1914年
出口
100
142
315
进口
100
153
417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8.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
A.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D.短任期制使居民参与城邦管理待遇平等
9.
观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情况表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由表中教席的增设可以得出(  )
A.神学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B.人文学科渐趋受到重视
C.大学课程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较大
D.高等教育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10.
***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
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
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