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04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

1.论述题(共1题)

1.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千百年来,古人对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充满着向往。但是,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也并非优越富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条件是有利还是不利的?请写出观点,并分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单选题(共36题)

2.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指出:“中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作者高度评价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
下列商业繁荣的现象不属于两宋时期的是
A.开封城内设有专业交易场所
B.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C.临安城内店铺林立,酒楼、茶馆、瓦子错落有致
D.出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4.
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是
A.宁波商帮和晋商
B.宁波商帮和徽商
C.晋商和徽商
D.湖南商帮和徽商
5.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
A.商行
B.柜坊
C.票号
D.商号
6.
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A.交通非常发达
B.商品贸易极其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名胜古迹众多
7.
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A.自汉开始实行至宋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
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
8.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的衰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政府职能的完善
9.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抑商”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10.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民的不思进取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1.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已经出现
C.牛耕技术已经成熟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12.
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金钱至上的社会风尚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D.弃农经商现象十分严重
13.
李明家中有只祖传的青花瓷碗,其制造年代说法有四:
①造于清代
②造于明代
③造于宋代
④造于元代,对于上述说法你认为最正确的应是
A.都不可能
B.第三种说法最不可能
C.都有可能
D.最有可能的是第一种说法
14.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汉朝
D.清朝
15.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
A.丝绸
B.白瓷
C.铜钱
D.青花瓷
16.
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B.其生产面向市场
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
D.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17.
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市”定时开启
B.宋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C.宋朝市坊界限打破,但官府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D.明朝时出现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18.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耜耕
B.石器锄耕
C.刀耕火种
D.铁犁牛耕
19.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20.
史书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
A.长期停滞不前
B.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
C.一直非常发达
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21.
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夏朝
C.西周
D.春秋
22.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 生产不计成本
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 国家权力的支持
23.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4.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25.
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 )
A.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B.商朝人善于经商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26.
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此处是
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厦门
27.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28.
明太祖吿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根本目的是
A.劝导农民重视农耕
B.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C.巩固封建统治
D.限制和打击工商业
29.
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30.
在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伤害的是
A.金银掠夺
B.商品输出
C.黑奴贸易
D.香料贸易
31.
据估计,殖民扩张期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该材料反映的是
A.导致亚洲劳动力短缺
B.血腥的殖民掠夺
C.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
D.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32.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观察新航路开辟后 400 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流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33.
《西方文明史》记载,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西班牙继英国之后.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34.
掌握着当时的世界商业霸权,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35.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下列是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其中最准确的是
A.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子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D.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36.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A. 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 荷兰、法国、葡萄牙
C. 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 西班牙、荷兰、法国
37.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废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3.选择题(共2题)

3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以下所得结论合理的是(  )

39.

小明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内只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3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