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材料一: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维新变法在教育改革方面均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四年七月十八日在废藩置县后不久即设立了文部省,……(文部省)把确立学校制度作为当务之急。……以前的学问只限于士人以上的阶层,学制颁布以后则普通人即“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子”(后又加进卒)都能进学校学习。……学制明确表示由文部省统辖全国的学政,并制定了学区制,……小学校使用的教科书是欧美教科书的翻译本、改编本和福泽谕吉的《劝学》、《世界国尽》等启蒙教材。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推动科举改革的原因?并概括科举改革的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教育改革上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 明治四年七月十八日在废藩置县后不久即设立了文部省,……(文部省)把确立学校制度作为当务之急。……以前的学问只限于士人以上的阶层,学制颁布以后则普通人即“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子”(后又加进卒)都能进学校学习。……学制明确表示由文部省统辖全国的学政,并制定了学区制,……小学校使用的教科书是欧美教科书的翻译本、改编本和福泽谕吉的《劝学》、《世界国尽》等启蒙教材。
——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除去抓印把子的政权变革(制度局之设),维新派最重视的就是科举变革。他们不仅将变科举视为培育人才的百年大计,还视科举改革为士人意识转换的枢纽。……他们也将清朝在近代的积弱积贫,国势日衰,国土日削的局面归咎于八股。……百日维新开始不久,光绪帝即下诏谕令自下科开始乡试会考及生童岁科各试,废除八股文,一律改为试策论……而且针对以往八股取士时考官偏重楷法,但求文字漂亮之弊,强调考官“不得凭楷法之优劣为高下。”——张鸣《再说戊戌变法》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推动科举改革的原因?并概括科举改革的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教育改革上的不同之处。
2.单选题- (共7题)
3.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
C.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D.反封建不彻底 |
4.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政府十分得意,认为这是“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次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了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的盟主地位 |
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产品扩展中国市场 |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 |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
5.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未能认清中国国情,“关门主义”的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这主要是说( )
A.坚持“城市中心论”,在大城市发动起义 |
B.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D.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
6.
1934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建立5处航空工厂,分别是:与美国合资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与意大利合作建立的“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与德国在江西萍乡合办的“中国航空器材有限公司”、广东“韶关飞机制造厂”和海军部“高昌庙飞机制造厂”。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加大“围剿”红军力度 |
B.力图削弱地方军阀的实力 |
C.努力发展民航事业 |
D.为对日作战作准备 |
7.
下图是1937年刊发在《救亡漫画》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收复失土》的漫画,画中的抗日军人一手握枪,一手高举大刀,两腿横跨长城内外。对这幅漫画表述正确的是()




A.该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
B.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 |
C.“收复失土”意指收复丧失的关内大片领土 |
D.该漫画表达了画家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心声 |
8.
截止到1998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任期结束前,除宪法及其两个修正案以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233件、做出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94件;国务院发布和批准发布行政法规795件;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法定权限制定规章约26000件。这些法制建设成就
A.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潮流 |
B.是对“文革”以前的法律法规的重建 |
C.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
D.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人心的重要成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