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041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6/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决议(1956年9月)

材料二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材料三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而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1967年11月6日)

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②据材料二、三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早期的中国文明发祥于黄土地带。黄土之吸水犹如海绵,黄土的高孔隙型的强毛细管吸收力,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为农作物所摄取。因此,黄土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然而,只有在有充分水分时,才能产生这种作用。
黄土与冲击土的天然肥效的优越性,如果没有水利灌溉系统,就不能发挥出来。但是一个地区一旦不受宠于统治者,就被忽视和放弃,直到遭到土壤肥效衰竭和生产力迅猛下降的命运。中国文化发祥地的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在过去10个世纪里,经济上不断出现倒退现象,与当时的统治集团更加重视具有经济重心地位的长江流域的开发,从而忽视了陕西地区的灌溉事业有关。    
——引自《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上看,为什么中国古代文明最早起源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6分)
(2)为什么汉唐时期关中地区是我国最发达和富饶地区之一?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下去?(14分)
(3)在今天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借鉴什么经验和教训?(8分)
3.
阅读邓小平讲话的摘录,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对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回答:
(1)以上四则材料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以上四则材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邓小平的上述言论对中国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2.单选题(共25题)

4.
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①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②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③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与愿望
④叶适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④“男耕女职”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
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
②图二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③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牛耕
A.①的说法正确,②③说法不正确B.①②说法正确,③的说法不正确
C.①②③的说法都正确D.①②③的说法都不正确
7.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8.
《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  )
A.官府垄断工商业
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
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9.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这种状况最可能出现于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10.
体现江西景德镇制造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
A.官办手工业工场B.民间小手工作坊
C.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合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1.
诗句“玉腕竹弓弹吉贝(棉花),石灰荖(lǎo)叶送槟榔。泉南风物良不恶,只欠龙津稻子香。”(福建泉州诗人林凤《泉南风俗》)其创作不可能早于 (   )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2.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3.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14.
清初在苏州已有潮商的会馆,其《潮州会馆记》碑文中写到“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敬祀灵佑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兼设客厅厨舍。凡岁时伏腊,祝厘受祉,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会馆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特点B.此会馆成为潮州商人联系的纽带之一
C.潮商推崇儒雅之气D.会馆是商人祭祀的场所
15.
根据下面三幅图片,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农民除交纳田赋外,不存在其他赋税 ②封建社会的农民必须交纳赋税
③古代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④土地高度集中是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队伍的壮大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内迁
D.战时需求的刺激
18.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
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延缓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进程
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
19.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曾达27万吨。但自1934年后年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16万吨,1948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艰难、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0.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的消费者。对这种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资本主义在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
D.这些破产的手工业者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劳动力
21.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降缫丝厂,采用蒸气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22.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23.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就“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讨论,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西方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B.民族工业自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贡献巨大
D.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24.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近代中国三种重要的企业类型,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都属于近代企业   ②共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都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 ④都形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赖以进行的经济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5.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6.
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政策的调整B.苏联的大力援助
C.生产技术的提高D.人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
27.
农村由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所有制形式
②经营管理方法
③生产经营的权利
④产品的分配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废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3.选择题(共12题)

29.

吃肉的恐龙是{#blank#}1{#/blank#},吃植物的恐龙是{#blank#}2{#/blank#}。

30.

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上一个瓶子,小草会长得高些,是因为小草周围的{#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会升,有利于小草生长。

31.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blank#}1{#/blank#}祖先的化石。
32.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blank#}1{#/blank#}祖先的化石。
33.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blank#}1{#/blank#}祖先的化石。
34.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blank#}1{#/blank#}祖先的化石。
35.

{#blank#}1{#/blank#}就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

36.

{#blank#}1{#/blank#}就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

37.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然后向纸杯前下方吹气,“气垫汽车”就能向前前进了。为什么?
38.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然后向纸杯前下方吹气,“气垫汽车”就能向前前进了。为什么?
39.

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判断对错)

40.

小明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内只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