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岂不怪哉?
——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什么?为此,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显著差异的原因?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岂不怪哉?
——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什么?为此,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显著差异的原因?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早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串。……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宋史》
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除请,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送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人但言其……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1)材料一中王安石对于“国用不足”的分析是否准确,“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在当时能否实现?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什么措施?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什么现象实施的?效果如何?
(3)材料三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的?
材料一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早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串。……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宋史》
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除请,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送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人但言其……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1)材料一中王安石对于“国用不足”的分析是否准确,“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在当时能否实现?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什么措施?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什么现象实施的?效果如何?
(3)材料三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的?
2.单选题- (共5题)
5.
在学习《十二铜表法》时,甲、乙两个同学展开了争论:甲说:“《十二铜表法》仍然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所以它不是平民斗争的胜利!”乙说:“《十二铜表法》是维护平民利益的,因为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你认为他们的观点
A.甲正确 |
B.乙正确 |
C.甲乙都正确 |
D.甲乙都不正确 |
6.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
B.英国国王的态度 |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