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34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5/23

1.材料分析题(共6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来源:杨英杰《延川县禹居区三乡的阶级关系及人民生活》,《共产党人》第3期注释:“知识分子”是小学教师。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阐释。(要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与议会的一些激进派议员共同草拟了一份请愿书,并命名为“人民宪章”,形成了宪章派。此后宪章派曾向英国政府三次请愿,但皆被镇压。
材料一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曾对工人阶级宣传:“支援我们来实现修正法案吧,我们一旦有了选举权,就会利用我们的权力来协助你们取得你们的权利。”然而,1832年改革没有兑现他们对工人许下的美好承诺。
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财富”
——岳麓版选修2
材料二资产阶级激进派、自由党领袖罗索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向议会提出改革法案,支持议会扩大选举。法案的内容明显受到宪章运动的影响。……
英国宪章运动产生发展时,法国、德国也爆发了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的和平或武装斗争……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法国工人就提出一系列民主改革的要求……规定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选举权……此后,法国工人阶级为争取民主权利进行了长期斗争,到1875年,资产阶级政府颁布法律确认了男性公民的普选权。……
——人教版选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宪章”运动发生的原因。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宪章”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运动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比较重视人口蕃衍问题。春秋时期,孔子在《礼记》中指出“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唐代的刘晏则说:“人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明代的丘浚则指出:“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
古人也看到了人口蕃衍过多之弊端。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指出,“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而“今……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罚而不免于乱。”处于北宋盛世的大文豪苏东坡说:“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空)然而百弊并生。”至乾隆55年全国人口增至3.1亿人,乾隆帝十分担忧地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
——据吴江生《中国20世纪以前人口资源环境思想探要》
材料二据统计,1500年,英国人口为300万人,1700年为500万人,1800年为850万人,1850年为1675万人。人口迅速增长造成了大量的“过剩人口”,出现了大批失业者和贫民。19世纪初年在约克郡就是1/3的工人失业。随着失业和贫困而来的是,在英国出现了大量的赤贫者和半赤贫者,在1834年以前,其半赤贫者便有340万。
——舒小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和人口理论》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重视人口增长又对人口增长表示担忧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工业革命导致英国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3)据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
材料(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资治通鉴·周纪·胡服骑射》
(1)根据材料,概括胡服令出台的目的。
(2)根据材料,分析胡服令出台前后体现出哪些思想观念上的冲突?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大战后的欧洲安全保障问题,是巴黎和会未能完全解决的另一个问题。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洛迦诺举行会议,讨论欧洲安全保障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德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第二条: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条约(1925年10月)
材料二:洛迦诺会议后,欧洲一片欢腾。施特莱斯曼(时任德国总理)说,它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白里安(时任法国外交部长)一回到巴黎就兴高采烈地宣称:“和平终于来了,我国的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有保障了”。他们二人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洛迦诺公约》签订的原因,并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批驳材料二的观点并请客观评价《洛迦诺公约》。
6.
许慎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开始编著《说文解字》,历经21年著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纯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上曰“五经无双许叔重”。……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后汉书·儒林·许慎传》
许慎认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其子许冲在《献书表》中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许慎恩师贾逵),作《说文解字》,六书群经之诂,皆训其意。”
——摘编自《说文解字·叙》
材料二 在当时由于有些经师随意解经,产生了“是非无正,巧说邪辟,使天下学者疑”的恶果,而《说文解字》却能起到“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的作用。
——《朱绍侯文集·字圣许慎》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
——许慎文化园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许慎著成《说文解字》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许慎在文字学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单选题(共3题)

7.
1840年8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年禁烟是“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这()
A.表明清政府转向妥协立场B.是笼络英军的缓兵之计
C.是出于保护林则徐的需要D.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大度
8.
1991年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写道:“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材料的主旨是
A.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B.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C.“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9.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其原则是“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也。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声称“事穷则变,安危强弱全系于斯”。该原则表明清政府
A.意识到政治变革对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性
B.对近代化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充分认识
C.已基本赞同维新派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
D.仍然没有冲出“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