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材料 “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111年,罗马元老院向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宣战。在战争中,罗马司令官接受朱古达大批贿赂,士兵出卖武器,纪律松驰,士气涣散,战争伊始便屡遭失败。拖延不决的战争引起了广大平民,特别是骑士的不满。利用这一形势,马略许诺尽快结束战争,在骑士和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执政官。随后,马略进行了著名的军事改革。
在早期,罗马军队的服役期非常短。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服役期变得越来越长,而符合征兵财产要求的公民越来越少。马略规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统一供养,并按照等级发给薪酬。士兵退伍后,还能在被征服地区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使得士兵们在服役期间和退役后的衣食都有了着落,将之前悬而未决的平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服兵役结合在了一起。马略接受了罗马军团逐步向方阵队形演变的趋向,把步兵大队作为基本的战术组织。他强化了长矛兵的地位,将长矛方阵置入军队主力之中。他将重步兵按照训练程度重新划分了军团,还极大强化了远程火力和骑兵。事实证明,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维护奴隶制国家确有实际效果,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权力在统帅们之间辗转,罗马共和国在一系列的内战后迅速转变为罗马帝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材料 公元前111年,罗马元老院向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宣战。在战争中,罗马司令官接受朱古达大批贿赂,士兵出卖武器,纪律松驰,士气涣散,战争伊始便屡遭失败。拖延不决的战争引起了广大平民,特别是骑士的不满。利用这一形势,马略许诺尽快结束战争,在骑士和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执政官。随后,马略进行了著名的军事改革。
在早期,罗马军队的服役期非常短。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服役期变得越来越长,而符合征兵财产要求的公民越来越少。马略规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统一供养,并按照等级发给薪酬。士兵退伍后,还能在被征服地区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使得士兵们在服役期间和退役后的衣食都有了着落,将之前悬而未决的平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服兵役结合在了一起。马略接受了罗马军团逐步向方阵队形演变的趋向,把步兵大队作为基本的战术组织。他强化了长矛兵的地位,将长矛方阵置入军队主力之中。他将重步兵按照训练程度重新划分了军团,还极大强化了远程火力和骑兵。事实证明,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维护奴隶制国家确有实际效果,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权力在统帅们之间辗转,罗马共和国在一系列的内战后迅速转变为罗马帝国。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略军事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同年,苏联解体,原先由苏联支持的一批中东国家也纷纷转向。这进一步放大了美国的“海湾出争”红利。这些红利绝不仅仅体现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还体现于金融、经济等诸多方面。
恰恰在此时,中东地区的极端思想和极端势力开始大幅抬头。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冷战”结束导致美苏不再有竞争压力。双方都减少了对当地的投入。这使得一批原本依靠大国支撑的政权纷纷垮台。造成基层治理普遍失序。甚至出现失败国家——如“黑鹰坠落”事件后的索马里。在“冷战”结束、多个国家政权垮台的背景下,中东原本在高度内部及外部压力下维持的“生态平衡”逐渐弱化并最终解体。
——据邓媛《海湾战争后遗症》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海湾战争后中东局势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局势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同年,苏联解体,原先由苏联支持的一批中东国家也纷纷转向。这进一步放大了美国的“海湾出争”红利。这些红利绝不仅仅体现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还体现于金融、经济等诸多方面。
恰恰在此时,中东地区的极端思想和极端势力开始大幅抬头。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冷战”结束导致美苏不再有竞争压力。双方都减少了对当地的投入。这使得一批原本依靠大国支撑的政权纷纷垮台。造成基层治理普遍失序。甚至出现失败国家——如“黑鹰坠落”事件后的索马里。在“冷战”结束、多个国家政权垮台的背景下,中东原本在高度内部及外部压力下维持的“生态平衡”逐渐弱化并最终解体。
——据邓媛《海湾战争后遗症》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海湾战争后中东局势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局势发生变化的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級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
(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
(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
(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
(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材料一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級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
(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
(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
(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
(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変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6题)
5.
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是
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
B.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
D.摧毁了旧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
6.
复旦大学历史学者黄洋指出,雅典民主是从公元前508年建立起来的。公元前11年。雅典通过政变建立的寡头政府仅仅维持了四个月,民主制就恢复了。公元前104年,斯巴达占领雅典后扶持的“三十僭主”寡头政体也仅仅统治了十个月就被民主政体所取代。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
A.建立过程中充满曲折 |
B.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扰 |
C.得到雅典民众的拥护 |
D.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
7.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A.监察官拥有实权 |
B.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 |
C.公民大会有否决权 |
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 |
8.
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些做法主要体现出
A.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神圣 |
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
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D.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 |
9.
古代罗马人关于“法”留下了很多论述,其中体现“法治”原则的是
A.一切法律都和任何财产有关 |
B.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 |
C.我因感觉到上帝的旨意而笔削于法律 |
D.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 |
10.
1689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
A.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 |
B.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 |
C.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 |
D.国王真正成为“虚君” |
11.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
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
B.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
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 |
D.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 |
12.
1974-1976年任美国驻苏大使的沃尔特・斯托塞尔认为,像麦克林《美国派》之类的软摇滚或歌手兼作词者米歇尔的《巴黎自由人》等,能够对受压抑已久的苏联民众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他建议政府派出唐·麦克林、琼尼·米歌尔和詹姆斯·泰勒等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苏联民众。斯托塞尔此举主要表明
A.美国政府经济影响力的下降 |
B.苏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 |
C.用艺术外交来改变美苏关系 |
D.意图影响苏联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 |
13.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C.两极格局的形成 |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
14.
1991年.历史学家卢卡克斯指出:“20世纪现在已经结束了。它持续了75年,从1914年到1989年。它的两个主要事件是两次世界大战。苏联革命、原子弹、殖民帝国的结束、共产主义国家的确立、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欧洲和德国的分化-所有这些事件都是两次大战的结果。”由此可见,该学者历史研究的思路是
A.摆脱了对具体年代的关注 |
B.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
C.不再以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
D.强调世界影响性的重大事件 |
15.
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
A.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C.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
D.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
16.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
17.
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 |
B.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 |
C.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 |
D.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
18.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
19.
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
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
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 |
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 |
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
20.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21.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对此恰当的解释是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 |
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
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 |
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 |
22.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表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推动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 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A. 表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推动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 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23.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欧洲移民表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 时间范围 | 人数 |
美国 | 1821~1932 | 3420万 |
亚洲俄国地区 | 1800~1939 | 1200万 |
阿根廷 | 1856~1932 | 640万 |
加拿大 | 1821~1932 | 520万 |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4.
1935年某地银行成立,其行歌中写道:“开发资源,促进生产,建国建省,舍此末由。调节荣枯,平衡盈绌,备用财富,欲其畅流。鼓起服务精神,抛却利润观念,惟桑梓繁荣是问,惟大众福利是谋……”由此可见当时当地
A.通货膨胀严重 |
B.银行以营利为目的 |
C.开始有近代金融机构 |
D.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25.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
26.
黑格尔认为宗教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人通过自己本身被规定,要去自由地存在。这表明宗教改革
A.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世界观 | B.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发展 |
C.开启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 D.结束了教会统治 |
27.
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A.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
B.践行社会契约 |
C.主张直接民主 |
D.反对分权学说 |
28.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这说明古代帝王们
A.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 |
B.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 |
C.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 |
D.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 |
30.
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
B.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
C.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
D.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