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 政府 | 收回主权史实 |
1917年 | 北京北洋政府 | 取消德国在华驻兵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废除德国、奥匈帝国领事裁判权 |
1926年 | 北京北洋政府 | 取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
1927年 | 武汉国民政府 |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
1928年 | 南京国民政府 | 除日本外,各主要国家均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
1929年 | 南京国民政府 | 正式收回镇江英租界 |
1930年 | 南京国民政府 | 中国全面实现关税自主权,正式收回厦门英租界,收回威海卫英国租借地 |
1943年 | 南京国民政府 | 收回上海、厦门公共租界,收回天津、广州英租界,废除其美在华领事裁判权 |
195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收回苏联租借旅顺海军基地 |
199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收回英占香港地区 |
199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收回葡占澳门地区 |
——摘鳊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争约的历史考察》等
上表提供了近现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主权的简要历程,蕴含了诸多信息。解读材料,提炼一个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二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并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
(2)根据材科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材料一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二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并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
(2)根据材科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3.
材料东汉末年,名士世族势力庞大,他们控制中枢与地方政权,出现数世卿相的家门,这些人又没有足够的治理才能,以致风气日薄,政令日败。几十年间,政府登记的人口,由五千六百多万减至五六百万,这些减少的人口大多出于逃避过重租赋、躲避乱世的目的,荫附于豪强地主。由此,国家的赋税收入流入豪家大姓手中,而人口逃亡最严重的北方区域,正是曹操意图借以平定四方的地盘。曹操将改革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即世家大族集团。他压抑名士世族,变易选拔人才标准,淡化门第色彩,崇奖功能才术,提拔有一技之长的人。禁止世族结党连群,严刑峻法,“不避豪强”,甚至以杀戮的手段对付孔融、杨修、祢衡等世族名士。同时严刑禁止逃亡,奖励与强迫民众内徒,推行屯田制度,促使荫附人口脱离豪强地主。屯田奠定了曹操平定北方,乃至后来魏灭蜀、晋灭吴的基础,但并不能完全禁绝人口荫附于豪家。世族名士的实力依然健在,曹操也不得不礼待名士,到了司马晋代,更是中央集权对世族集团的大败退。世族集团历经数百年积淀,是一支有着雄厚政治经济基础的社会势力,在其鼎盛初期,曹操无法将其扑灭,也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颓风败俗的延续,但曹操的改革为以后南朝历代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蒙思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推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评价曹操的改革。
——摘编自蒙思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推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评价曹操的改革。
2.单选题- (共15题)
4.
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关于十二铜表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 |
B.平民获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 |
C.清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法规 |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
5.
古希腊公民把自己看作是城邦的主体,而古罗马公民从不把自己作为城邦共和国的主体来看待。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人多数没能获得公民权 |
B.古希腊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 |
C.二者的政治体制存在差异 |
D.二者的参政意识程度不同 |
6.
(题文)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
A.宪政制度确立 |
B.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 |
C.国王权力较大 |
D.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7.
美国1787年宪法在制宪会议而非邦联国会的框架下制定。美国宪法的修改方式有两种,一是参众两院通过宪法修正案,二是重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这样做的主要用意是
A.协调各方利益分歧 |
B.维护三权分立体制 |
C.树立宪法无上权威 |
D.确保民主共和制度 |
8.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某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知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
B.双方出于规避外交冲突的考虑 |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
D.在当时对双方都有利 |
9.
(题文)太平天国运动中有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妇于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在本质上反映了
A.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大国由盛转衰 |
B.农民阶级局限性 |
C.清军围剿策略成效显著 |
D.太平天国陷入信仰危机 |
10.
20世纪30年代,日本陆军省的一份报告称: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中国会因此分裂,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部的亲苏势力将占优势,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这一事件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 |
B.遵义会议 |
C.西安事变 |
D.红军陕北会师 |
11.
“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的需要 |
B.社会上义革命的需要 |
C.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
D.筹建新中国的需要 |
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过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对于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
B.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13.
(题文)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指出:“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们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在本质上说明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
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
D.苏联外交政策咄咄逼人 |
14.
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提出,马歇尔指出: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该计划即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关于马歇尔计划,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扩大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 |
B.阻碍了西欧一体化进程 |
C.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 |
D.推动了冷战的爆发 |
15.
清朝统治者认为“大皇帝君临万困,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文明在东亚地区的领先地位 |
B.东亚封贡体系构造的国际格局 |
C.统治者的“天朝上国”心态 |
D.“闭关锁国”政策的封闭性 |
16.
1904年,中国赴日留学生1300余人,其中学文科者1100余人,学军事者200余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技的文化传统 |
B.日本文科比自然科学发达 |
C.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
D.国人救国思潮转向制度层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