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28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政府
收回主权史实
1917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德国在华驻兵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废除德国、奥匈帝国领事裁判权
1926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
除日本外,各主要国家均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1929年
南京国民政府
正式收回镇江英租界
1930年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全面实现关税自主权,正式收回厦门英租界,收回威海卫英国租借地
1943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收回上海、厦门公共租界,收回天津、广州英租界,废除其美在华领事裁判权
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苏联租借旅顺海军基地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英占香港地区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葡占澳门地区
 

——摘鳊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争约的历史考察》等

上表提供了近现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主权的简要历程,蕴含了诸多信息。解读材料,提炼一个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二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并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
(2)根据材科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3.
材料东汉末年,名士世族势力庞大,他们控制中枢与地方政权,出现数世卿相的家门,这些人又没有足够的治理才能,以致风气日薄,政令日败。几十年间,政府登记的人口,由五千六百多万减至五六百万,这些减少的人口大多出于逃避过重租赋、躲避乱世的目的,荫附于豪强地主。由此,国家的赋税收入流入豪家大姓手中,而人口逃亡最严重的北方区域,正是曹操意图借以平定四方的地盘。曹操将改革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即世家大族集团。他压抑名士世族,变易选拔人才标准,淡化门第色彩,崇奖功能才术,提拔有一技之长的人。禁止世族结党连群,严刑峻法,“不避豪强”,甚至以杀戮的手段对付孔融、杨修、祢衡等世族名士。同时严刑禁止逃亡,奖励与强迫民众内徒,推行屯田制度,促使荫附人口脱离豪强地主。屯田奠定了曹操平定北方,乃至后来魏灭蜀、晋灭吴的基础,但并不能完全禁绝人口荫附于豪家。世族名士的实力依然健在,曹操也不得不礼待名士,到了司马晋代,更是中央集权对世族集团的大败退。世族集团历经数百年积淀,是一支有着雄厚政治经济基础的社会势力,在其鼎盛初期,曹操无法将其扑灭,也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颓风败俗的延续,但曹操的改革为以后南朝历代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蒙思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推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评价曹操的改革。

2.单选题(共15题)

4.
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关于十二铜表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
B.平民获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
C.清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法规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5.
古希腊公民把自己看作是城邦的主体,而古罗马公民从不把自己作为城邦共和国的主体来看待。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人多数没能获得公民权
B.古希腊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
C.二者的政治体制存在差异
D.二者的参政意识程度不同
6.
(题文)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
A.宪政制度确立
B.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
C.国王权力较大
D.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7.
美国1787年宪法在制宪会议而非邦联国会的框架下制定。美国宪法的修改方式有两种,一是参众两院通过宪法修正案,二是重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这样做的主要用意是
A.协调各方利益分歧
B.维护三权分立体制
C.树立宪法无上权威
D.确保民主共和制度
8.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某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知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双方出于规避外交冲突的考虑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对双方都有利
9.
(题文)太平天国运动中有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妇于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在本质上反映了
A.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大国由盛转衰
B.农民阶级局限性
C.清军围剿策略成效显著
D.太平天国陷入信仰危机
10.
20世纪30年代,日本陆军省的一份报告称: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中国会因此分裂,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部的亲苏势力将占优势,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这一事件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红军陕北会师
11.
“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的需要
B.社会上义革命的需要
C.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筹建新中国的需要
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过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对于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B.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3.
(题文)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指出:“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们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在本质上说明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D.苏联外交政策咄咄逼人
14.
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提出,马歇尔指出: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该计划即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关于马歇尔计划,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扩大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
B.阻碍了西欧一体化进程
C.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
D.推动了冷战的爆发
15.
清朝统治者认为“大皇帝君临万困,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文明在东亚地区的领先地位
B.东亚封贡体系构造的国际格局
C.统治者的“天朝上国”心态
D.“闭关锁国”政策的封闭性
16.
1904年,中国赴日留学生1300余人,其中学文科者1100余人,学军事者200余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技的文化传统
B.日本文科比自然科学发达
C.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D.国人救国思潮转向制度层面
17.
导致下图南方各省纷纷独立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辛亥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18.
恩格斯在1895年指出: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加以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做斗争的。与1848年相比,恩格斯此时的观点变化体现为
A.工人阶级可以利用议会进行斗争
B.暴力革命理论不再具有指导意义
C.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渐趋消失
D.资本全义制度的衰退日益明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