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的历史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与“现代”这两个历史开端时,提出了“两炮论”:
第一炮——l840年,英国依仗“坚船利炮”将中国由“古代”打入‘近代”。
第二炮——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中国由“近代”引向“现代”。
在持“两炮论”的学者看来,中国不是自行走向近代和现代的,而是被外国“轰入”了近现代
——摘编自朱未维铮《重读近代史》
运用中国史的史实,对“两炮论”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两炮论”的整体或任一方面进行合理论证;也可以对“两炮论”进行修正、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有的历史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与“现代”这两个历史开端时,提出了“两炮论”:
第一炮——l840年,英国依仗“坚船利炮”将中国由“古代”打入‘近代”。
第二炮——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中国由“近代”引向“现代”。
在持“两炮论”的学者看来,中国不是自行走向近代和现代的,而是被外国“轰入”了近现代
——摘编自朱未维铮《重读近代史》
运用中国史的史实,对“两炮论”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两炮论”的整体或任一方面进行合理论证;也可以对“两炮论”进行修正、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儒家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天生具备向善的要求和为善的意愿,人从善端出发,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途径,最终达到内圣成仁的目标。这种以尊崇道德为主导的礼学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逐渐内化于整个民众的心态和价值形态之中。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为政之德首推廉以洁己,以身率人……融廉政和勤政于一身,以廉政立身,以勤政安民。
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相反,西方人认为人性是恶的。传统的西方文化把人的欲望视为人的本性,强调对人的本性的邪恶必须加以限制和改造。美国著名政治家麦迪逊曾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因此要做到廉政,就要让监督无所不在、无所不至,不仅针对贪官监督,还要对好官监督,否则好官也会在权力面前学会贪腐。
材料二他律性监督和自律性监督是对权力监督的双保险。过分倚重他律性监督,政治生态系统就无法产生自我免疫力,免疫力过弱了,政治体系会丧失自我更新能力;过分倚重自律性监督,监督视角过于狭窄,监督本身容易落难于更高的权力的掌控中,当政治生态系统所遭遇的外来的强势的负面影响无法清除时,自律性监督就会显示出弱势。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江伟《汲取中外廉政文化精华助力反腐斗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中外廉政理念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思想根源。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评价中国古代和西方近现代的廉政实践,并对我国当前的廉政工作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中国儒家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天生具备向善的要求和为善的意愿,人从善端出发,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途径,最终达到内圣成仁的目标。这种以尊崇道德为主导的礼学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逐渐内化于整个民众的心态和价值形态之中。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为政之德首推廉以洁己,以身率人……融廉政和勤政于一身,以廉政立身,以勤政安民。
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相反,西方人认为人性是恶的。传统的西方文化把人的欲望视为人的本性,强调对人的本性的邪恶必须加以限制和改造。美国著名政治家麦迪逊曾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因此要做到廉政,就要让监督无所不在、无所不至,不仅针对贪官监督,还要对好官监督,否则好官也会在权力面前学会贪腐。
材料二他律性监督和自律性监督是对权力监督的双保险。过分倚重他律性监督,政治生态系统就无法产生自我免疫力,免疫力过弱了,政治体系会丧失自我更新能力;过分倚重自律性监督,监督视角过于狭窄,监督本身容易落难于更高的权力的掌控中,当政治生态系统所遭遇的外来的强势的负面影响无法清除时,自律性监督就会显示出弱势。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江伟《汲取中外廉政文化精华助力反腐斗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中外廉政理念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思想根源。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评价中国古代和西方近现代的廉政实践,并对我国当前的廉政工作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观应是甲午战争(1894年)前后风靡一时的“商战”理论的主要代表者,以下言论摘自他在1894年春天出版的《盛世危言》。
“各国兼并,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其订盟立约,聘问往来,皆为通商而设。英之君臣又以商务开疆拓,辟美洲,占印度,据缅甸,通中国,皆商人为之先导,可知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据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
“西人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商遣也,领事为商立也;兵船为商兰也。我中国宜标本兼治。若遗其本而图其末,貌其形而不攻其心,学业不兴,才智不出,将见商败,而士、农、工俱败,其孰能力与争衡于富强之世耶?”
“中国不乏聪明才智之士,惜士大夫积习太深,不肯讲习技艺,深求格致,总以工商为谋利之事,初不屑与之为伍。”
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商战”理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郑观应商战思想的认识。
材料郑观应是甲午战争(1894年)前后风靡一时的“商战”理论的主要代表者,以下言论摘自他在1894年春天出版的《盛世危言》。
“各国兼并,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其订盟立约,聘问往来,皆为通商而设。英之君臣又以商务开疆拓,辟美洲,占印度,据缅甸,通中国,皆商人为之先导,可知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据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
“西人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商遣也,领事为商立也;兵船为商兰也。我中国宜标本兼治。若遗其本而图其末,貌其形而不攻其心,学业不兴,才智不出,将见商败,而士、农、工俱败,其孰能力与争衡于富强之世耶?”
“中国不乏聪明才智之士,惜士大夫积习太深,不肯讲习技艺,深求格致,总以工商为谋利之事,初不屑与之为伍。”
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商战”理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郑观应商战思想的认识。
3.单选题- (共8题)
5.
恩格斯指出,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这表明
A.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活动极其野蛮 |
B.罗马法曾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
C.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
D.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
6.
2014年,我国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面为该名录人员构成的基本情况表,从中可以看出( )


A.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B.反法西斯同盟国对华援助较少 |
C.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态度较消极 | D.国民党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
7.
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规定,通过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规定
A.表明宪政建设步入成熟阶段 |
B.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C.实现了各项路线的拨乱反正 |
D.成为开辟中国特色道路的起点 |
8.
在明朝中后期的山东博平县,“市并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垮,酒庐茶肆,异调新声,汩汩浸淫,靡然不振。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这反映出
A.商品经济的发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 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社会秩序和观念 |
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 | D.理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儒学的挑战 |
9.
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大需求。1854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事实上,1844年后的4年间,进口总额都不及1844年。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
B.英国出口中国的商品质量粗糙 |
C.协定关税后英国商品价格低廉 |
D.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11.
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 |
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
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 |
D.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