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共《天津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但无具体细则。奕䜣奏请制定《长江通商章程》,将条约的这一内容转化为中国法律,予以颁行。咸丰帝降谕:“所有一切章程,必须按照条约,与之妥为商定。”随后在奕䜣所定《长江通商章程》的基础上,清政府颁布了《长江各口通商暂订章程》,并一再修改。此类章程虽属中国法律,却不能自主颁行,须与各国商议,取得同意。
——摘编自郭卫东《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乾隆时期正式颁布的《大清律例》是清朝的基本法律。其中有“略人略卖人”条目,对拐卖人口订有详细条例。由于中国法律不能有效地约束外国人,所以在中外条约订立过程中,中方代表努力将《大清律例》的这一内容写入中外条约之中。《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招工,同时为“保全”华工,限以“华民请甘出口”的条件、随后中西《和好贸易条约》规定:“不得收留中国逃人及另有拐卖不法情事。”如有此类情弊,一经中国地方官知会领事官,“即行查出送还中国完办,不得拘留。”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外条约与中国法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外条约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材料一中共《天津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但无具体细则。奕䜣奏请制定《长江通商章程》,将条约的这一内容转化为中国法律,予以颁行。咸丰帝降谕:“所有一切章程,必须按照条约,与之妥为商定。”随后在奕䜣所定《长江通商章程》的基础上,清政府颁布了《长江各口通商暂订章程》,并一再修改。此类章程虽属中国法律,却不能自主颁行,须与各国商议,取得同意。
——摘编自郭卫东《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乾隆时期正式颁布的《大清律例》是清朝的基本法律。其中有“略人略卖人”条目,对拐卖人口订有详细条例。由于中国法律不能有效地约束外国人,所以在中外条约订立过程中,中方代表努力将《大清律例》的这一内容写入中外条约之中。《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招工,同时为“保全”华工,限以“华民请甘出口”的条件、随后中西《和好贸易条约》规定:“不得收留中国逃人及另有拐卖不法情事。”如有此类情弊,一经中国地方官知会领事官,“即行查出送还中国完办,不得拘留。”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外条约与中国法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外条约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以来,伦敦就以“雾都”扬名。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污染急剧加重。当时的大多数工厂都建在市内和近郊,居民家庭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城市发电也主要靠煤,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燃煤专列开进伦敦。在信奉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经济的英国政府看来,发展经济高于环境保护,同时,也不愿触动企业界的利益。在1952年的一场严重空气污染灾难之后,英国终于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伦顿也开始关注空气中的PM2.5问题,,鉴于空气污染80%的肇因来自于车辆的尾气排放,伦敦征收交通拥堵费,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同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市民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政府治理空气方面也毫不避讳,各种空气监测信息均向外开放,全民监督。政府治理稍有疏失,主流媒体也不会替政府粉饰逃掩而是大力抨击。对于传统的排污源——工业企业,伦敦的办法是不能把治理污染的事件甩给全社会,而是让企业自身承担起排污造成的社会成本。昂贵的成本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减少排污,反而研制出了不少环保的技术。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出现严重空气污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
材料19世纪以来,伦敦就以“雾都”扬名。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污染急剧加重。当时的大多数工厂都建在市内和近郊,居民家庭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城市发电也主要靠煤,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燃煤专列开进伦敦。在信奉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经济的英国政府看来,发展经济高于环境保护,同时,也不愿触动企业界的利益。在1952年的一场严重空气污染灾难之后,英国终于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伦顿也开始关注空气中的PM2.5问题,,鉴于空气污染80%的肇因来自于车辆的尾气排放,伦敦征收交通拥堵费,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同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市民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政府治理空气方面也毫不避讳,各种空气监测信息均向外开放,全民监督。政府治理稍有疏失,主流媒体也不会替政府粉饰逃掩而是大力抨击。对于传统的排污源——工业企业,伦敦的办法是不能把治理污染的事件甩给全社会,而是让企业自身承担起排污造成的社会成本。昂贵的成本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减少排污,反而研制出了不少环保的技术。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出现严重空气污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的巴尔干半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纷纷宣布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随后它们彼此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半岛的形势更趋复杂:塞尔维亚获得俄国的暗中支持,通过战争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虽然与德国交好,却以惨败告终,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13年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列强大使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并把它处于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六大国的监督之下,为期10年。这个新生的国家堵住了塞尔维亚的出海口。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反复强调:“独立的塞尔维亚即使不大,也很危险。”并且公开宣扬:“我们应该拿下巴尔干,若想要成为一个大国,除此以外,别无他途。”德国一直支持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参谋总长小毛奇强调巴尔干是东线反俄和地中海反英的侧冀,应全力争夺。他一贯认为对俄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找一个打仗的借口,而这个借口便是通过进攻塞尔维亚,挑起一场把俄国也拖进去的欧洲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形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形势的原因。
材料:19世纪的巴尔干半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纷纷宣布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随后它们彼此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半岛的形势更趋复杂:塞尔维亚获得俄国的暗中支持,通过战争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虽然与德国交好,却以惨败告终,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13年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列强大使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并把它处于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六大国的监督之下,为期10年。这个新生的国家堵住了塞尔维亚的出海口。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反复强调:“独立的塞尔维亚即使不大,也很危险。”并且公开宣扬:“我们应该拿下巴尔干,若想要成为一个大国,除此以外,别无他途。”德国一直支持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参谋总长小毛奇强调巴尔干是东线反俄和地中海反英的侧冀,应全力争夺。他一贯认为对俄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找一个打仗的借口,而这个借口便是通过进攻塞尔维亚,挑起一场把俄国也拖进去的欧洲战争。
——摘编自金重远《巴尔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形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形势的原因。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粟特和回鹘是两个古代的西域民族,粟特人借助地处东西交通要冲的有利条件,构建起盛唐时期庞大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把陆上丝路贸易推向了高潮。安史之乱后,形势动荡,战争频发,粟特胡商被迫舍产弃业。而“安史之乱”中回鹘助唐讨伐安史叛军,“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朝奏使皆道岀回鹘″。回鹘得以控制东西交通的命脉,在中原内地也取得了许多特权,包括在长安的绢马贸易,自756年起的80余年间,回鹘共向唐朝倾销了上百万匹马,换回了2000多万匹丝绸,这些丝绸都转运西方销售,获利颇丰。由于回鹘在内地享受着唐朝宽容忍让的民族政策,一些粟特商人开始以回鹘的名义谋取商业利益。当时的马绢交易中有不少粟特胡商参与,成为回鹘汗国的贸易代理人,在与粟特商人一起经营的过程中,原来以畜牧为生业的回鹘人逐渐具备了从事商业贸易的基本素质并日益成熟。除了从绢马贸易中获取利润外,茶叶也成为回鹘人经营的丝路商品。《新唐书·陆羽传》记载:《茶经》成书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域商人活动。
材料 粟特和回鹘是两个古代的西域民族,粟特人借助地处东西交通要冲的有利条件,构建起盛唐时期庞大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把陆上丝路贸易推向了高潮。安史之乱后,形势动荡,战争频发,粟特胡商被迫舍产弃业。而“安史之乱”中回鹘助唐讨伐安史叛军,“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朝奏使皆道岀回鹘″。回鹘得以控制东西交通的命脉,在中原内地也取得了许多特权,包括在长安的绢马贸易,自756年起的80余年间,回鹘共向唐朝倾销了上百万匹马,换回了2000多万匹丝绸,这些丝绸都转运西方销售,获利颇丰。由于回鹘在内地享受着唐朝宽容忍让的民族政策,一些粟特商人开始以回鹘的名义谋取商业利益。当时的马绢交易中有不少粟特胡商参与,成为回鹘汗国的贸易代理人,在与粟特商人一起经营的过程中,原来以畜牧为生业的回鹘人逐渐具备了从事商业贸易的基本素质并日益成熟。除了从绢马贸易中获取利润外,茶叶也成为回鹘人经营的丝路商品。《新唐书·陆羽传》记载:《茶经》成书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摘编白杨蕤、王润虎《略论五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变化》
(1)棍据材料,概括唐代西域商人活动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域商人活动。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技术、现代工业文明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大体上有两种认识。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这一观点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视之为通往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的阳光大道。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他们对现代化过程中工具理性的膨胀怀有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集中体现为对于异化的忧患。工具理性占据价值理性,人沦为某种外在事物的奴隶。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关于现代工业技术或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技术、现代工业文明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大体上有两种认识。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这一观点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视之为通往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的阳光大道。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他们对现代化过程中工具理性的膨胀怀有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集中体现为对于异化的忧患。工具理性占据价值理性,人沦为某种外在事物的奴隶。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关于现代工业技术或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8题)
6.
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法律伸缩性减小 |
B.不再重视法律形式 |
C.罗马民法典已完善 |
D.罗马法观念的发展 |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新党增多,老牌执政党地位不断下降。选民总数不稳定,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投票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
A.政府执政力受质疑 | B.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发展 |
C.政党政治遇到危机 | D.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
8.
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该项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 |
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
D.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 |
9.
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至清国面有今日之败者……夫取士必由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巨,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摆;文艺乃为繁荣之阶梯耳,岂是济夫实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B. 需要引进自然科学
C. 应积极向日本学习
D. 军官素质有待提高
A. 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B. 需要引进自然科学
C. 应积极向日本学习
D. 军官素质有待提高
10.
据统计,1937—1939年,美国对日本出口了价值七亿一千六百万美元的各类物资,是同期对华出口额的五倍。对日本的战略物资输出,直到太平洋战争才停止。这说明了
A.美国从日本侵华战争中取得利益 |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符合美国利益 |
C.美国与日本的在华利益基本一致 |
D.美国的支持鼓励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
11.
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八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农村经济的发展 |
B.民主政治的发展 |
C.城市化水平提高 |
D.城乡人口的变化 |
12.
宋代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成书于明代的(地图综要)记载:“楚故泽国,耕捻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湖地区
A.经济逐渐衰退 | B.人口数量激增 | C.引进高产作物 | D.商品经济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