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姜子牙)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齐国成为“海之王国”。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齐国兴盛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姜子牙)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齐国成为“海之王国”。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齐国兴盛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
2.
非选择题
材料一1902年,盛宣怀奉命会同大臣吕海寰在上海与英、美等国谈判修订商约。目睹上海“洋商会如林,日夕聚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深感有设立商会的必要。所以,盛宣怀奏请朝廷准设上海商业会议公所,饬令江海关道袁世勋会同上海通商银行董事严信厚迅速传集各大帮董事“设立总会”,委任严信厚为总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材料一1902年,盛宣怀奉命会同大臣吕海寰在上海与英、美等国谈判修订商约。目睹上海“洋商会如林,日夕聚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深感有设立商会的必要。所以,盛宣怀奏请朝廷准设上海商业会议公所,饬令江海关道袁世勋会同上海通商银行董事严信厚迅速传集各大帮董事“设立总会”,委任严信厚为总理。
——冯林主编《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二商会诞生后,工商各业资产者有了本阶级统一的领导机构,旋即改变了过去商与官周旋时以个人或行帮落后形象出现的状况。与畛域分明、互相排斥的传统行会判然有别,商会对会员和会友无籍贯和行业限制,是联结工商各业的中枢组织。因此它成立之后,有史以来第一次改变了工商资产者互不联系的孤立隔绝态势,将各业分散的资产者凝聚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从全国范围看,各省的商务总会虽互不统属,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商会联合会,但在比较重要的社会活动中遥相呼应,密切配合,以其“登高一呼,众商皆应”之势,使全国的工商业者通过商会这一轴心,建立起相互紧密联系的广泛网络,成为资产阶级初步发展成一支独立阶级队伍的重要标志。——朱英《清末商会的成立与官商关系的发展演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成立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夸按法国律例,民律第371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213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多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二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耻辱去掉。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维新派与革命派在反封建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剪辫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
材料一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夸按法国律例,民律第371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213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多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二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耻辱去掉。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维新派与革命派在反封建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剪辫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
2.单选题- (共11题)
5.
最近,一些学者针对史学界长期存在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义和团运动针对铁路和电线杆的破坏,并不是单纯的发泄,或者对西方文明的“敌视”,而有现实的原因。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阻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另外,切断清军、联军的交通与通讯,也是义和团破坏电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观点说明,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
A.根据立场确定观点 |
B.坚持采用革命史观 |
C.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
D.正确对待西方文明 |
6.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③ |
7.
在20世纪,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主要的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是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则是首先抢占道义制高点,充当意识形态挑战者,与此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美国和苏联 | B.德国和苏俄 | C.德国和英国 | D.苏俄和中国 |
8.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 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 D.山火这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较大 |
9.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 |
10.
明清时期,在浙江杭嘉湖地区,普遍出现了改田治地(田一般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下表是明朝后期到清康熙二十年前后田地面积升降的变化情况,对表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 杭州府 | 湖州府 | 嘉兴府 |
田减少量 | 31顷 | 79顷 | 1354顷 |
地增加量 | 184顷 | 28顷 | 1560顷 |
A.地的增加说明农业商品化发展较快 |
B.田少地多说明当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改田治地体现了“重农”思想加强 |
D.田的减少反映了传统性农业的发展 |
11.
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汉书·高帝纪下》载: “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高帝此举( )
A.体现了以农立国的思想 | B.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统一 |
C.加强了中央集权 | D.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
12.
春秋时期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
A.重农抑商,以固民本 |
B.农商并重,以均贫富 |
C.国家调控,以工代赈 |
D.开源节流,与民休息 |
13.
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还出现了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 | B.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
C.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 D.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
14.
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
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采集和狩猎,后者工商业
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但宗教迷信仍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采集和狩猎,后者工商业
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但宗教迷信仍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