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GOOGLEBOOKS的教据库提供了1800-1900年间特定现象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数据。比如说,某一文献的主题和丝绸有关,那么该书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经度和纬度)就可以被提炼出来。有学者根据这种计算方式,试图分析1800-1900年间茶叶和丝绸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透视当时全球茶叶和丝绸的贸易关键点、贸易路线以及文化影响力辐射范围。


——龚为纲,罗教讲《大数据视野下的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与茶叶的文化影响力为中心》(载2015年第12期《学术论坛》)
请依据以上图文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说明。
材料GOOGLEBOOKS的教据库提供了1800-1900年间特定现象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数据。比如说,某一文献的主题和丝绸有关,那么该书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经度和纬度)就可以被提炼出来。有学者根据这种计算方式,试图分析1800-1900年间茶叶和丝绸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透视当时全球茶叶和丝绸的贸易关键点、贸易路线以及文化影响力辐射范围。


——龚为纲,罗教讲《大数据视野下的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与茶叶的文化影响力为中心》(载2015年第12期《学术论坛》)
请依据以上图文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说明。
2.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金瓶的颁授——达赖、班禅的转世,例由吹忠(护法巫师)作法,指示转世活佛呼毕勒罕所在之地。其间不免产生弊端,前辈达赖、班禅家族有如世袭。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清王朝对廊尔喀的战争,战争暴露出西藏地方制度的许多弱点,乾隆帝认为,廊尔喀之战,即由班禅家族兄弟之争所招致,是“族属传袭之流弊”。1792年,清王朝对西藏的各项制度,作了一系列的改订。乾隆帝制作金瓶,领发給西藏。此后达赖、班禅转世时,命四吹忠将所指灵童的姓名及生年月日,各以藏,满、汉文写在签牌上,置于瓶内。在驻藏大臣主持下,当众抽签决定。乾隆帝确定此项制度,在保存西藏宗教传统的形式下,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时的监督和任授的权力。
—摘编自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影响。
材料金瓶的颁授——达赖、班禅的转世,例由吹忠(护法巫师)作法,指示转世活佛呼毕勒罕所在之地。其间不免产生弊端,前辈达赖、班禅家族有如世袭。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清王朝对廊尔喀的战争,战争暴露出西藏地方制度的许多弱点,乾隆帝认为,廊尔喀之战,即由班禅家族兄弟之争所招致,是“族属传袭之流弊”。1792年,清王朝对西藏的各项制度,作了一系列的改订。乾隆帝制作金瓶,领发給西藏。此后达赖、班禅转世时,命四吹忠将所指灵童的姓名及生年月日,各以藏,满、汉文写在签牌上,置于瓶内。在驻藏大臣主持下,当众抽签决定。乾隆帝确定此项制度,在保存西藏宗教传统的形式下,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时的监督和任授的权力。
—摘编自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影响。
3.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阿富汗地处中亚南部,与苏联、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79年12月27日,苏联以受到邀请为借口,派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苏军的侵略在阿富汗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阿富汗人民掀起了反苏高潮,大大小小的抗苏游击队遍及阿富汗全国各地……到1987年,联合国连续9次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阿富汗。美国对阿富汗的抗苏力量进行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由于侵阿战争,苏联的军事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人民的不满也日益增大。1988年,苏联决定将军队从这场代价高昂、不受欢迎而且是无法获胜的战争撤出,1989年,联合国制定的协议导致了苏军最终从阿富汗全部撤出。
——摘编自《苏军入侵阿富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介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材料阿富汗地处中亚南部,与苏联、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79年12月27日,苏联以受到邀请为借口,派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苏军的侵略在阿富汗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阿富汗人民掀起了反苏高潮,大大小小的抗苏游击队遍及阿富汗全国各地……到1987年,联合国连续9次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阿富汗。美国对阿富汗的抗苏力量进行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由于侵阿战争,苏联的军事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人民的不满也日益增大。1988年,苏联决定将军队从这场代价高昂、不受欢迎而且是无法获胜的战争撤出,1989年,联合国制定的协议导致了苏军最终从阿富汗全部撤出。
——摘编自《苏军入侵阿富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介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杈益作出了贡献。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钳子;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咸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
晚年顾维钧曾在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2)结合史实,概括并评价顾维钧关于“人民外交”的思想。
材料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杈益作出了贡献。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钳子;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咸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
晚年顾维钧曾在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摘编自《顾维钧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外交生涯的时代特点。(2)结合史实,概括并评价顾维钧关于“人民外交”的思想。
2.单选题- (共8题)
5.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维护贵族特权 | B.主张重罪轻罚 |
C.强调道德教化 | D.彰显理性精神 |
6.
1945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在与驻延安美军观察组毕徳金中校等的谈话中,代表中共中央指出:“我们近百万军队,合作抗日,可以缩短战争,减少你们美国人命牺牲。没有外围帮助,我们一千年也打下去,也要打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一定打下去。”这段话可以表明
A.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 B.美国无意继续援助中国的抗战 |
C.中共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 D.十四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阶段 |
7.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实行对手工业者的集中管理 B.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最高
C. 职业教育以师徒传承为主流 D. 官营手工业生产带有季节性
A. 实行对手工业者的集中管理 B.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最高
C. 职业教育以师徒传承为主流 D. 官营手工业生产带有季节性
8.
河南社旗县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发源地之一,清代山陕会馆最早制定了详细的商业规则,并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至今留下了《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等商业文物遗存。这说明
A.会馆注重商业道德和行业秩序 | B.会馆有地力商业行政管理职能 |
C.清政府注重立法规范商业行为 | D.商会成为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 |
9.
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
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
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
10.
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种观点
A.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 | B.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 |
C.未能深入反思洋务运动 | D.批评了李鸿章指挥不当 |
11.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了挑战 | B.国有企业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
C.现代企业制度作我国普遍建立 | D.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