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近代主要国家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其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归类、比较。如下表:
请选择其中一至两种分法,指出其分类依据并予以说明。
标准A | 标准B | …… |
法、美 | 英、法、美 | …… |
英、德、日 | 德、日、俄 | …… |
俄 | | …… |
请选择其中一至两种分法,指出其分类依据并予以说明。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屯垦戍边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强调为医治战争创伤,从事经济、文化和国防的建设工作,人民解放军除担任保卫国防、巩固治安的任务以外,应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1950年春,新疆军区组织边疆部队在天山南北驻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自50年代开始,除各地驻军开垦荒地、兴办农场外,先后组织大批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和支援边疆建设青年参加大规模的垦荒,建立国营农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修筑道路和桥梁,发展交通和电信,建立新型的村镇和居民点。
——摘编自《新疆屯垦戍边史》
材料二西汉在新疆的屯田,由戊巳校尉、驻军校尉、屯长分组管理,屯军2万多人,屯垦约50万亩。之后,东汉、曹魏、西晋、隋朝等都组织了屯垦戍边活动。唐朝在新疆的屯田,由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一管理,都护府下属军镇屯田,屯田以军屯为主,全疆屯军5万人,屯田50万亩。
元朝在新疆的屯田,军屯设宣慰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分级管理,民屯设总管府或营田司、提领所分级管理。有屯军2万多人,屯民3.7万户,垦地100多万亩。
清朝时,从内地派遣大批军民到新疆屯田,建立了26个垦区。1840年,新疆各种屯田共有屯丁11万多人,男女总人口近50万人,屯地近300万亩。到1911年,新疆人口达到216.2万多人,耕地增到1055.47万亩。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的军政长官,兼管全疆各种屯田事务。其下分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掌管各地军政事务,兼管各地屯田事务。各地兵屯,由同级军官兼管。各地旗屯,由其军官兼管。各地民屯,由陕甘总督及下属各级行政官员兼管。各地回屯(回民屯田),由当地伯克(头人)兼管。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与古代屯垦戍边活动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屯垦戍边过程的特点。
(3)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屯垦戍边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强调为医治战争创伤,从事经济、文化和国防的建设工作,人民解放军除担任保卫国防、巩固治安的任务以外,应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1950年春,新疆军区组织边疆部队在天山南北驻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自50年代开始,除各地驻军开垦荒地、兴办农场外,先后组织大批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和支援边疆建设青年参加大规模的垦荒,建立国营农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修筑道路和桥梁,发展交通和电信,建立新型的村镇和居民点。
——摘编自《新疆屯垦戍边史》
材料二西汉在新疆的屯田,由戊巳校尉、驻军校尉、屯长分组管理,屯军2万多人,屯垦约50万亩。之后,东汉、曹魏、西晋、隋朝等都组织了屯垦戍边活动。唐朝在新疆的屯田,由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一管理,都护府下属军镇屯田,屯田以军屯为主,全疆屯军5万人,屯田50万亩。
元朝在新疆的屯田,军屯设宣慰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分级管理,民屯设总管府或营田司、提领所分级管理。有屯军2万多人,屯民3.7万户,垦地100多万亩。
清朝时,从内地派遣大批军民到新疆屯田,建立了26个垦区。1840年,新疆各种屯田共有屯丁11万多人,男女总人口近50万人,屯地近300万亩。到1911年,新疆人口达到216.2万多人,耕地增到1055.47万亩。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的军政长官,兼管全疆各种屯田事务。其下分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掌管各地军政事务,兼管各地屯田事务。各地兵屯,由同级军官兼管。各地旗屯,由其军官兼管。各地民屯,由陕甘总督及下属各级行政官员兼管。各地回屯(回民屯田),由当地伯克(头人)兼管。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与古代屯垦戍边活动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屯垦戍边过程的特点。
(3)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要其天资亟功名善变人也。始在翰林,艳举声律书法以歆诸弟。……稍游诸公名卿间,而慕声誉,沾沾以文辞蔽道真。金陵之举,功成于历试,亦有群率张其羽翮;非根深宁极,举而措之为事业也。所志不过封彻侯,图紫光。……死三十年,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悲夫!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章太炎《检论》
材料二曾文正公,近日排满家所最唾骂者也。而吾则愈更事而愈崇拜其人。吾以为使曾文正公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比由其手而获救矣。彼惟以天性之纯厚也,故虽行破坏焉可也;惟以修行之极谨严也,故虽用权交焉可也。彼其事业之成,有所以自养者在也,彼其能率厉群贤,以共图事业之成,有所以字于人且善导人者在也。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论私德》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二者对曾国藩评价不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章、梁二人对曾国藩有哪些不同看法。
材料一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要其天资亟功名善变人也。始在翰林,艳举声律书法以歆诸弟。……稍游诸公名卿间,而慕声誉,沾沾以文辞蔽道真。金陵之举,功成于历试,亦有群率张其羽翮;非根深宁极,举而措之为事业也。所志不过封彻侯,图紫光。……死三十年,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悲夫!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章太炎《检论》
材料二曾文正公,近日排满家所最唾骂者也。而吾则愈更事而愈崇拜其人。吾以为使曾文正公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比由其手而获救矣。彼惟以天性之纯厚也,故虽行破坏焉可也;惟以修行之极谨严也,故虽用权交焉可也。彼其事业之成,有所以自养者在也,彼其能率厉群贤,以共图事业之成,有所以字于人且善导人者在也。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论私德》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二者对曾国藩评价不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章、梁二人对曾国藩有哪些不同看法。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大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的”。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元首;拥有裁决法律、拟定法律的权力;军队归天皇统帅,议会是对天皇负责的附属品;内阁的组成由天皇决定。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进行了又一次民主化改革。天皇被迫宣布了“神格否定宣言”,第一次把自己降为“人”,这对日本人民在精神上是一次大解放。新颁布的《日本宪法》规定,“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的立法机关”,“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引自《日本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日本两次民主化改革的异同点。
(2)日本于19世纪后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如今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材料一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大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的”。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元首;拥有裁决法律、拟定法律的权力;军队归天皇统帅,议会是对天皇负责的附属品;内阁的组成由天皇决定。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进行了又一次民主化改革。天皇被迫宣布了“神格否定宣言”,第一次把自己降为“人”,这对日本人民在精神上是一次大解放。新颁布的《日本宪法》规定,“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的立法机关”,“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引自《日本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日本两次民主化改革的异同点。
(2)日本于19世纪后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如今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5.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基辛格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
(1)材料一中“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并指出这种变化对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2)依据据材料二指出杜鲁门谈话的政治意图。
材料一美基辛格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
(1)材料一中“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并指出这种变化对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2)依据据材料二指出杜鲁门谈话的政治意图。
2.单选题- (共6题)
6.
1792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与清政府发生了矛盾。嘉庆二十一年(1811年),同样是英国使节的阿默斯特前来试探通商问题,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因素是
A.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 B.清朝传统的社会形态 |
C.当时皇帝的个人气度 | D.朝贡贸易的政策 |
7.
门德尔逊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叙述1825年的英国:“工业空前萧条,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无工可做,忍饥挨饿的工人发生了公开的暴动。工人们数千人聚在一起,前往西克斯公司的一家工厂,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其它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斗争还处于自发阶段 | B.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
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 D.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
8.
“16至18世纪,几乎任何地方的手工工场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如:织布机、家庭用的纺车和一小块在工余时间耕种的土地。手工工场工人几乎总是生活在乡下,和地主或雇主维持着或多或少的宗法关系。”材料表明16至18世纪的工人
A.与资本家之间只有雇佣关系 | B.与资本家之间没有雇佣关系 |
C.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 D.具有小私有者的特点 |
9.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诸多封建盛世,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晚清时期出现的“同光中兴”与之前的封建盛世最大的不同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 B.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
C.西方国家开始侵略中国 | D.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
10.
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尔》中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表明卢梭
A.強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 |
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 |
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 |
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