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论道:“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汲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就愈多,信息交流关系到社会群体是否能够与世界发展保持同步。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材料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论道:“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汲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就愈多,信息交流关系到社会群体是否能够与世界发展保持同步。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自秦汉以来即已建立起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制度。秦始皇时期颁布“初令男子书年”的法令,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赀算的征收,所有人亦均需登录年庚,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隋唐时期“手实”(户主自己具状申报户内人口、田宅)成为户口调查登记的基本方法,户籍大体上按人口、公课、土地三部分登载,天宝以后“公课”部分逐渐消失。此外在户口的调查登记方面还有法律的保障,《唐律﹒户婚律》规定了对隐漏户口的惩罚办法。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动乱,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洪武十四年实行的“黄册”制度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并与里甲制度相配合,以里甲控制编户,征派赋役。清初户籍制度亦沿用明代的黄册,但战乱后的地荒丁亡使黄册失去原有意义,顺治三年诏令天下“编审人丁”,但其主要是纳粮当差的财政意义,无补于知悉实有人口数额。随着“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
材料:我国自秦汉以来即已建立起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制度。秦始皇时期颁布“初令男子书年”的法令,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赀算的征收,所有人亦均需登录年庚,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隋唐时期“手实”(户主自己具状申报户内人口、田宅)成为户口调查登记的基本方法,户籍大体上按人口、公课、土地三部分登载,天宝以后“公课”部分逐渐消失。此外在户口的调查登记方面还有法律的保障,《唐律﹒户婚律》规定了对隐漏户口的惩罚办法。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动乱,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洪武十四年实行的“黄册”制度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并与里甲制度相配合,以里甲控制编户,征派赋役。清初户籍制度亦沿用明代的黄册,但战乱后的地荒丁亡使黄册失去原有意义,顺治三年诏令天下“编审人丁”,但其主要是纳粮当差的财政意义,无补于知悉实有人口数额。随着“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 (共6题)
3.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
C.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
D.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
4.
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A.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础 |
B.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
D.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
5.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
6.
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
7.
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这说明陈独秀认为走
A.民主共和之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
B.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 |
C.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中国现行的民主共和制 |
D.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