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处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会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航海时代之后,中国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对我们有何启示。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处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会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哥伦布之后所发生的的历史,不啻一个新世界的形成,这是两个旧世界相互碰撞的结果。到16世纪80年代中期,大帆船贸易兴起还不到10年,月港(今属福建漳州地区)已经是全球最重要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如今的月港已经变成了一个毫无特色的工业化时代的郊区。唯一遗存下来显示其昔日辉煌的是一座三层的六角形塔楼,不久前我去参观时,塔里到处可见流浪汉住过的痕迹:肮脏的毯子、空的方便面包装袋和色情杂志。站在塔顶,我只能看到一间印刷厂、冒烟的垃圾堆和长长的矩形菠菜田与烟草田。编年史上描述的舢板船“鳞次栉比”的码头,几乎都已经空了。只有地理形态没有改变:海港外是台湾海峡、台湾以及南海。——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航海时代之后,中国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对我们有何启示。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反映近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部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下表反映近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部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五月,正在试行雇役法的开封府东明县县民,因反对雇役法中既规定四等以下户无须输役钱,又规定各县输钱总户数的不合理条文,爆发了上访事件,而本应安抚百姓的东明县县令贾蕃似乎并不惧怕事件的升级,反而遣令百姓入京上访。一时间“千百人诣开封府,诉超升户等出助役钱事”。
事件爆发后,宋神宗手批付中书:“民之不愿出钱者仍旧供役”,但厉行变法的司农寺截留了宋神宗的手批,并要求府界提点亲自下各县规范役钱的计征程序;此外,在新颁布的募役法敕书中加入了大量解释法令宗旨与预期效果的宣传文字,还把试行时所得的减轻民众负担的数据也加入到法令当中。最后,东明县民上访事件超出政争的范畴而成为变法君臣完善雇役法的契机。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宁四年来东明县民上访事件与变法君臣的危机处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明县民上访事件爆发的原因及变法派的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法派处置东明县民上访事件的意义。
材料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五月,正在试行雇役法的开封府东明县县民,因反对雇役法中既规定四等以下户无须输役钱,又规定各县输钱总户数的不合理条文,爆发了上访事件,而本应安抚百姓的东明县县令贾蕃似乎并不惧怕事件的升级,反而遣令百姓入京上访。一时间“千百人诣开封府,诉超升户等出助役钱事”。
事件爆发后,宋神宗手批付中书:“民之不愿出钱者仍旧供役”,但厉行变法的司农寺截留了宋神宗的手批,并要求府界提点亲自下各县规范役钱的计征程序;此外,在新颁布的募役法敕书中加入了大量解释法令宗旨与预期效果的宣传文字,还把试行时所得的减轻民众负担的数据也加入到法令当中。最后,东明县民上访事件超出政争的范畴而成为变法君臣完善雇役法的契机。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宁四年来东明县民上访事件与变法君臣的危机处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明县民上访事件爆发的原因及变法派的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法派处置东明县民上访事件的意义。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漱溟(1893-1988)认为,中国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从某一面入手,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全面抓起。更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乡村建设的工作重建乡土中国新秩序,进而使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一条健康的轨道。此后,围绕“中国问题”的解决,梁激溟热情洋溢的投入到乡村建设运动中来。
尽管梁漱溟与北方村治派存在着若干分歧,但并未影响他积极参与河南村治学院的筹办以及接任《村治》月刊的主编。然而,当这种试验还没有来得及结果的时候,“中原大战”爆发,河南村治学院的解散不可挽回。河南村治学院停办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始在邹平创办,办院的原则与章程大都出自梁漱溟的手笔。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农场正式开办于1936年6月,衣场积极培养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由梁漱溟主导的乡村建设运动除了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改造经济状况外,还投入很大力量教育农民养成良好的习惯,造成.良好的社会风俗,取缔婚姻陋俗,以利于下一代的健康和家庭和睦。……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梁漱溟将为之奋斗七年之久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结束事宜略做交代,最后离开邹平去济南……。
(1)根据材料,指出梁漱溟农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漱溟探索的看法。
材料梁漱溟(1893-1988)认为,中国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从某一面入手,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全面抓起。更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乡村建设的工作重建乡土中国新秩序,进而使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一条健康的轨道。此后,围绕“中国问题”的解决,梁激溟热情洋溢的投入到乡村建设运动中来。
尽管梁漱溟与北方村治派存在着若干分歧,但并未影响他积极参与河南村治学院的筹办以及接任《村治》月刊的主编。然而,当这种试验还没有来得及结果的时候,“中原大战”爆发,河南村治学院的解散不可挽回。河南村治学院停办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始在邹平创办,办院的原则与章程大都出自梁漱溟的手笔。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农场正式开办于1936年6月,衣场积极培养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由梁漱溟主导的乡村建设运动除了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改造经济状况外,还投入很大力量教育农民养成良好的习惯,造成.良好的社会风俗,取缔婚姻陋俗,以利于下一代的健康和家庭和睦。……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梁漱溟将为之奋斗七年之久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结束事宜略做交代,最后离开邹平去济南……。
(1)根据材料,指出梁漱溟农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漱溟探索的看法。
2.单选题- (共6题)
5.
罗马帝国前期,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他们除了协商国家进行立法和汇编法令的工作,还担负着答复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以及其他法律事项,法学家纷纷著书立说,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相当流行,蔚然成风。材料说明
A.罗马法学家拥有了国家立法权 |
B.成文法逐渐取代习惯法 |
C.法学家的活动推动万民法发展 |
D.罗马法已经发展到鼎盛 |
6.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希拉里普选票数多共和党特朗普近34万票,选举人票,希拉里比特朗普少74票,希拉里输掉了选举,这反映了
A.美国制度核心是制衡 | B.选举人制不反映民意 |
C.以精英政治制衡普选 | D.美国人不相信普选制 |
7.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弃商从政 | B.徽商追求虚荣 | C.政府厉行抑商 | D.徽商寻求政治庇护 |
8.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还促使他们纷纷组织起实力雄厚、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不再具有浓厚的行会传统和平均主义特性的新型的贸易公司。”材料体现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工业革命的开始 | C.商业革命的开展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9.
据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实业的地主大多有某种官僚身份。据材料可判断
A.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有两面性 | B.晚清地主大多热心投资实业 |
C.政府积极鼓励近代实业发展 | D.近代民族实业发展环境良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