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具有道德的、感情的和非理智的意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同意作为解决冲突、做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在此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雅典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但多数裁决规则并不足以为少数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历史上的西方政治精英,包括美国的国父,在民主问题上都比现在西方的政客要谨慎得多。他们大多倾向于采用“共和”与“法治”来防止“民主”可能带来的“民粹”。
——张维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是什么?》
材料三 当今的民粹主义是一种有破无立的思潮……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视为对现存制度不满,却又苦于传统理想主义破灭后的无奈、浮躁与盲目情绪。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与盛行本身也从反面说明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与宪政民主为内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改革过程中忽略公正问题,加剧贫富分化都会导致民粹主义情绪的上升。从整体上说,当今的民粹主义复兴是一种消极现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金雁《民粹主义:俄国与世界,昨天与今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为达成“基础性共识”在民主政治方面做出的“开创性尝试”,并概括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父”谨慎避免民粹主义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代民粹主义的危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规避“当今民粹主义复兴”的途径。
材料 一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同意作为解决冲突、做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在此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雅典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但多数裁决规则并不足以为少数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历史上的西方政治精英,包括美国的国父,在民主问题上都比现在西方的政客要谨慎得多。他们大多倾向于采用“共和”与“法治”来防止“民主”可能带来的“民粹”。
——张维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是什么?》
材料三 当今的民粹主义是一种有破无立的思潮……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视为对现存制度不满,却又苦于传统理想主义破灭后的无奈、浮躁与盲目情绪。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与盛行本身也从反面说明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与宪政民主为内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改革过程中忽略公正问题,加剧贫富分化都会导致民粹主义情绪的上升。从整体上说,当今的民粹主义复兴是一种消极现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金雁《民粹主义:俄国与世界,昨天与今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为达成“基础性共识”在民主政治方面做出的“开创性尝试”,并概括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父”谨慎避免民粹主义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代民粹主义的危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规避“当今民粹主义复兴”的途径。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是一次历史性突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以来逐步形成的二十等爵,是秦汉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它以军功为拜爵依据,打破依宗法身份获取爵位的传统,通过细密的位阶将悬隔的贵族、平民两阶层沟通起来,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通路。
——孙闻博《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
材料二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
——周建波《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国能够推行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并概括军功爵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材料一商鞅变法以来逐步形成的二十等爵,是秦汉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它以军功为拜爵依据,打破依宗法身份获取爵位的传统,通过细密的位阶将悬隔的贵族、平民两阶层沟通起来,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通路。
——孙闻博《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
材料二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
——周建波《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国能够推行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并概括军功爵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如果说伏尔泰是一位并不太成体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用一种模糊不清、主要是反思的方式写作,那么与他们不同,狄德罗(1713—1784)是各位哲学家中最具纲领性的一位。他最大的影响在于他是出版壮举——《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撰稿人。《百科全书》力图把当时最先进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知识予以总结和传播。书中文章悉由当代各位主要启蒙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撰写,1751—1772年间出版共17卷,另有11卷插图。他希望它能够“改变人类思维的普遍方式”,他认为对所有的传统信仰都应该“不惜情面的予以全面审查”。该书畅销一时,重印多次,大大有助于启蒙思想在法国和欧洲的传播。
——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百科全书》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科全书》的写作背景,并指出其编写的根本目的。
(3)如何理解狄德罗是一位“最具纲领性”的人物?
材料如果说伏尔泰是一位并不太成体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用一种模糊不清、主要是反思的方式写作,那么与他们不同,狄德罗(1713—1784)是各位哲学家中最具纲领性的一位。他最大的影响在于他是出版壮举——《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撰稿人。《百科全书》力图把当时最先进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知识予以总结和传播。书中文章悉由当代各位主要启蒙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撰写,1751—1772年间出版共17卷,另有11卷插图。他希望它能够“改变人类思维的普遍方式”,他认为对所有的传统信仰都应该“不惜情面的予以全面审查”。该书畅销一时,重印多次,大大有助于启蒙思想在法国和欧洲的传播。
——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百科全书》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科全书》的写作背景,并指出其编写的根本目的。
(3)如何理解狄德罗是一位“最具纲领性”的人物?
2.论述题- (共1题)
4.
近代一批仁人志士提出“商战”,发展实业,以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可称之为“中国近代经挤民族主义”,其发展与抵制洋货运动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25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引起煤荒和粮价上涨,既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现心理恐慌,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会同意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工部局停供华商电力达2个月之久,导致上海13家华商纱厂被迫停工,工人失业6万多人,损失326万元以上,严堂危及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25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引起煤荒和粮价上涨,既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现心理恐慌,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会同意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工部局停供华商电力达2个月之久,导致上海13家华商纱厂被迫停工,工人失业6万多人,损失326万元以上,严堂危及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1925年抵制日货运动“难以持续下去”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单选题- (共15题)
5.
公元468年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都是非法的。外人应该知道,如果他故意违反这一禁令而完成上述交易或占有该土地,那缔结的契约是无效的,契约要被解除,且只返还其交付的价金。这体现罗马法承认
A.所有权的相对性 |
B.财产权的绝对性 |
C.公民权的平等性 |
D.交易权的自主性 |
6.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历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A.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 |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
C.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
D.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
7.
美国《华盛顿星报》在评价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某一军事行动时称:“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已经打破了日本四十年来军事胜利的纪录,为欧战后军事上又一伟绩。”该军事行动
A. 有力地支援欧洲战场
B. 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 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D. 使日本军队首尝败绩
A. 有力地支援欧洲战场
B. 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 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D. 使日本军队首尝败绩
8.
1990年10月7日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在1991年2月23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中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国家统一纲领”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台湾
A.认同“九二共识” | B.承认“一国两制” |
C.坚持“一个中国” | D.同意两岸通邮、通航、通商 |
9.
有学者认为,从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 遏制苏联的需要 B. 欧洲经济的复兴
C. 美国实力的下降 D. 美欧联合的实现
A. 遏制苏联的需要 B. 欧洲经济的复兴
C. 美国实力的下降 D. 美欧联合的实现
10.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齐普曼认为:“美国的权力虽然强大到能设定国际行动日程,但却无力有效地在全球执行这样的日程,其他强权无论是国家还是次国家都有力量足以对抗美国的日程,但是却无力塑造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或推行不受外界影响而又能持久的地区日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 | B.地区性力量逐步崛起 |
C.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 D.一超与多强局面并存 |
11.
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 | 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
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 | 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
12.
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于鬻于市者,勿得收算。”宋太宗意在
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
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
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 |
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 |
13.
“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A.价格革命 |
B.商业革命 |
C.工业革命 |
D.世界市场形成 |
14.
(题文)1958年,《人民日报》在评价某运动时载:“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利建设;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正在敲响挖掘潜力的锣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材料表明该运动
A.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 |
B.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
C.体现了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
D.挫伤了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 |
15.
如图是“1949—1998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5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受“一五计划”影响 |
B.7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与党的工作重心有关 |
C.80年代后城市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关系密切 |
D.90年代城市化进程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16.
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宣称:“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家的书记而已……收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记写的历史,即‘风俗史’。”下列美术作品风格与此一致的是
A.![]() |
B.![]() |
C.![]() |
D.![]() |
17.
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
B.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
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
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
18.
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该理论
A.冲破宗教神学束缚 |
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 |
C.颠覆经典力学体系 |
D.深化微观世界认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