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太宗控制尚书省的原因,并概括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2)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649-1832年中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太宗控制尚书省的原因,并概括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2)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649-1832年中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居正,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在任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果决改革措施。首先在政治上,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奖罚,主张唯贤是用。在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役银由原来依户、丁征收改为以丁、田分担,使无田或少田的人减轻了负担,而且多占田者多交税,对当时盛行的土地兼并多少起到抑制作用。农民可以出钱代役,力差由官府雇人承担,这样就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减弱,负担相应减轻,比较容易离开土地,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改革措施,使朝政为之一新。由于这些改革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因而招致了顽固守旧派的竭力反对。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便遭到了破坏。
(1)根据材料,归纳一条鞭法的实行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张居正改革为何先从整饬吏治入手?应如何看待张居正改革?
材料
张居正,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在任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果决改革措施。首先在政治上,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奖罚,主张唯贤是用。在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役银由原来依户、丁征收改为以丁、田分担,使无田或少田的人减轻了负担,而且多占田者多交税,对当时盛行的土地兼并多少起到抑制作用。农民可以出钱代役,力差由官府雇人承担,这样就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减弱,负担相应减轻,比较容易离开土地,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改革措施,使朝政为之一新。由于这些改革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因而招致了顽固守旧派的竭力反对。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便遭到了破坏。
(1)根据材料,归纳一条鞭法的实行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张居正改革为何先从整饬吏治入手?应如何看待张居正改革?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
材料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二十世纪初,从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两种见解都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论析历史分期。
问题:评述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二十世纪初,从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两种见解都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论析历史分期。
问题:评述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4题)
5.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认为:“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便成了第一等重要的问题……不仅是广东作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中国的潮流已渐由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而近于开始准备武装群众的时期。”根据上述材料,对北伐战争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
C.广东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 |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
6.
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摩肩擦背,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这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B.商业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
C.坊市制度开始打破 |
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7.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 |
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