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云南省民族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六)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20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l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圆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圆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圆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圆。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褒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
——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货币改革的特点并评价上述改革。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大事记(部分)
1946年,联大通过第一项决议,主要内容涉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全面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48年,在巴勒斯坦设立第一个联合国观察团,即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1954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因其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首次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8年,联大首次就裁军问题举行特别会议。
1992年,安理会通过决议,向马其顿派遣维和部队。
2005年,17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在维和领域出现一系列难题。1993年维和费用达36亿美元,维和行动的支出常大大高出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转的花费。到2005年为止,维和行动中殉职人员已达2000人。2006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称安理会制裁决议是“一张破纸”,根本无法对伊朗造成任何损害。2002年,美国正式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面临的困境。

2.单选题(共8题)

4.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柏拉图意在指出雅典民主制
A.领袖人物完全屈从于人民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具有制度化、法律化特征而缺乏智慧D.在制度的构架和实施中有一定局限性
5.
美国日裔学者福山在《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中指出1992年时,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B.市场经济模式得到各国认可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动
6.
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B.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C.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D.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7.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A. 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B. 直接引发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C. 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 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8.
据记载,中国在19世纪逐渐发展扩大的对外贸易中,大多数年份占据着进出口贸易货值的绝大多数,出口的是茶叶,进口的是鸦片。这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的世界贸易模式中
A.中国成为列强主要原材料产地B.欧洲国家加强了工业品倾销
C.毒品是正常贸易中的大宗货物D.地区特产贸易仍占优势地位
9.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
A.天赋人权思想
B.人类意识觉醒
C.信仰自由理论
D.民主制度诉求
10.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决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体现心灵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11.
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他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擘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而出的。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了文化断层B.推动思想的启蒙
C.促进了史学产生D.承续了传统文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