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20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材料二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徒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摘编自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三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要有市场经济的发达。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社会。要市民社会的发展,要需要知识的教育,要需要发达的那种信息的传播……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2)材料二、三对中国近代宪政失败的原因分别是怎样认识的?你认为导致他们出现这些看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20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材料二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徒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摘编自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三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要有市场经济的发达。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社会。要市民社会的发展,要需要知识的教育,要需要发达的那种信息的传播……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2)材料二、三对中国近代宪政失败的原因分别是怎样认识的?你认为导致他们出现这些看法的原因有哪些?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874年至1945年的71年间,中日有过三次半战争:第一次是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借口是1871年一些琉球人在台湾遇害。那时台湾没设防,中国没有反抗,算是半次战争吧。第二次就是1894年至1895年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是比较平等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双方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不过,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摘编自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袁伟时关于甲午战争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材料从1874年至1945年的71年间,中日有过三次半战争:第一次是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借口是1871年一些琉球人在台湾遇害。那时台湾没设防,中国没有反抗,算是半次战争吧。第二次就是1894年至1895年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是比较平等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双方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不过,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摘编自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袁伟时关于甲午战争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春秋时期子产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子产的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样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会导致违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泛滥,郑国也会因此完蛋!
在潮流推动之下,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二十多年后,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可是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在晋国公布了法律之后,孔子说,晋国大概因此要灭亡了。人民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族脸色,还怎么显出贵族的尊贵?
——摘编自《子产改革标志性事件:铸刑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刑鼎改革的实质及该改革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刑鼎改革的影响。
材料春秋时期子产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子产的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样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会导致违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泛滥,郑国也会因此完蛋!
在潮流推动之下,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二十多年后,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可是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在晋国公布了法律之后,孔子说,晋国大概因此要灭亡了。人民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族脸色,还怎么显出贵族的尊贵?
——摘编自《子产改革标志性事件:铸刑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刑鼎改革的实质及该改革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刑鼎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4.
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唯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A.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
B.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
D.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
5.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6.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蔓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7.
1931年,日本率先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也是法西斯在全球侵略扩张行动的第一个节点。从那时起,日本法西斯既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也是世界人民的凶恶敌人。这说明
A.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二战起点 | B.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暴行违反国际公法 |
C.中国抗战始于1931年是顺应时代要求 | D.中国十四年抗战的提法符合国际认知 |
8.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抗暴自卫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其意图主要是
A.论证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 |
B.揭露日本侵犯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C.希望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暴自卫 |
D.呼吁世界各国制止日军的侵略行径 |
9.
1935年,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并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表明中共意在
A. 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 B. 争取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C. 停止内战、联蒋抗日 D. 准备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A. 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 B. 争取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C. 停止内战、联蒋抗日 D. 准备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10.
1954年12月,***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中共七大召开 | B.重庆谈判结束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新中国政治的突出特点是民主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
C.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已经形成 |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12.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B.“九二共识”的达成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13.
(题文)学者何善川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仅仅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说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像某些专著所说的那样黑暗专制,到处遏制摧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那么,即使提供再多的机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不会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外部因素无关 | B.北洋军阀政府并不是一个黑暗专制的政府 |
C.国内因素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北洋政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