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1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7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在维持和平行动中,坚持联合国的三项原则:—、开展维和行动需要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二、保持中立;三、在自卫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资料来源人民网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文字表达通顺,字数不超过300字)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63年张小泉剪刀在打制中选用浙江龙泉、云和之钢,并实行剪股、剪背用铁,剪刃用钢的方法,首创剪刀“镍钢锻打”工艺,一举成名。乾隆年间张小泉剪刀被列为贡品后名声大作。一时间,打出“张小泉”绰号作剪刀的假冒作坊,最多时达到86家。品牌混乱,生意萧条,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1911年,张小泉以“海云欲日”在农商部注册以示正宗,1915年冬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产品开始远销南洋。1917年张小泉后人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1929年张小泉牌剪刀荣获美国世博会银奖。至1949年,战火兵灾加上手工作坊式经营和生产,使张小泉剪刀店年生产量仅40多万把。
——摘编自王春华《张小泉剪刀的成功秘诀》
材料二  1731年彼得•亨克斯以双子星座为原型在德国铸造中心索林根创立双立人品牌,依托当地的稀有金属矿产和制刀剑传统,外加三十多道严格的制刀手工工艺,双立人迅速成为刀具著名品牌。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867年成立现代化专业独立钢材铸造车间。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丹麦、荷兰及法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专卖店,1895年“亨克斯”商标在德国注册成功,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独揽四项大奖。1939年双立人独有的-200摄氏度特殊冰段技术研发成功,使刀具更加锋利、柔韧性更好、防腐蚀能力极强,之后产品延伸到炊具餐具个人护理用具等,产品数量多达二千多种。
——摘编自何煜雪《双立人品牌浅议》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比较近代“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特征的异同。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结局的不同及其原因。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专司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国家机构——商部。……之后,又颁布了公司法(1903年)和破产法(1906年),各大城市相继成立商会,而且清政府还调节官商关系,制定商律,抑制官吏勒索商人的陋习,宣布奖商保商。商部成立两周后,即奏定《奖励华商公司章程》,根据商人集股多少,分别给予不同品级的顶戴或顾问官、顾问议员等荣誉称号。而且为劝诱封建家族转移投资方向,还规定如有世家巨族出资凑集公司办有成效者,奏明请旨给奖。
商部的设立和勋商章程的颁布,不能不说是商人地位根本上的改变,“士商平等”才真正从事实上确立了起来。商人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他们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摘编自张步先《论晚清新政时期的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中的重商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新政中重商的社会影响。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1940年9月,美国签订《驱逐舰与基地协定》,从中立立场转向非交战立场,1941年3月,制订《租借法》,1941年8月,签署《大西洋宪章》,从非交战立场转入不宣而战立场。罗斯福还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了珍珠港。几个小时内,美国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五艘战列舰被击毁,日本另一支特遣队还摧毁了美军在菲律宾的大部分飞机。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美国不但在欧洲而且在亚洲完全卷入了战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立场的演变,并简要分析演变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二战中美国“完全卷入了战争”的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命和及其济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金币。”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里,郑和奉成祖“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议变其夷习”的使命,率领强大的船队多次(七次)远航亚、非沿岸各国。……以其浩大气势与精锐部队,平定了骚扰海上贸易的强盗海贼如消灭海盗陈祖义,结束了东南亚国家间的纠纷与动乱如粉碎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的阴谋。“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赣之以安业”。所到诸国,通过诏谕方式对各国大量“赏赐”丝绸、瓷器、金银等物资;各国以“贾方物”形式把当地土特产品犀、象、琥珀、胡椒等传入中国。
郑和下西洋,中国通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完全被打通,明王朝“国威远播”,对华侨迁徙南洋、开发南洋产生了重大影响。南洋各地(东南亚地区)至今保留了大量的有关郑和的传说和遗迹如“三宝山”“三宝洞”等,形成了“郑和崇拜”。
——摘编自谢本书主编《历史文化资料研究》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东内亚地区崇拜郑和、纪念郑和的历史原因。

3.单选题(共7题)

6.
1938年7月,国民政府组建“国民参政会”,吸收中共及其他各种政治见解的党派参加,并庄严宣誓,所有中国人,无论其党派、宗教、信仰和职业,皆有支援抗战之责任。”“国民参政会”的建立,主要目的是
A.笼络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
B.实现孙中山建立民主宪政的主张
C.缓和国内人民的不满情绪
D.团结国内一切抗日力量共赴国难
7.
西汉武帝时任命理财家桑弘扬改革财政,实行“盐铁官营”“平准均输法”等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专制君主的统治权威B.打击王国及地方割据势力
C.稳定物价进一步改善民生D.扩大国家的财政税收来源
8.
洧朝乾隆皇帝拒绝英国使臣马戛尔请求“开放更多口岸,实现中英直接通商贸易”的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拒绝开放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英贸易中国白银大量外流B.中英贸易威胁国家边境安全
C.中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以中国为中心的保守世界观
9.
19世纪末的欧洲,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军事上业处于领先地位。法国、英国、俄国、德国等国是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佼佼者。形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发明和工业革命的推动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建立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10.
据一位美国济学家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73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959年的1234亿元,增长了70%。相比之下.1959年到1970年只增长了30%。导致后一时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这动B.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停止对华援助
C.“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D.持续的政治运动中冲击经济建设
11.
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视传九教。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以下与鲁迅先生上述议论最为相近的是
A.中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温饱问题
B.近代中国的笫一要务是谋求独立
C.批判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
D.主张全面学习和接受近代西方文化
12.
中共创始人李大钊曾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此材料意在说明
A.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农民
B.农民将是中共革命的最大障碍
C.中国革命必须铲除封建小农经济
D.中国的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