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2017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压轴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13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代表”从来就是和民主联系的。早在古希腊雅典也有代表制。如当时规定,只有2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参政权。20岁以上的男子只是人群中的少数,这岂不是非民主吗?按照代表制的解释,这20岁以上的男子是每个妇女、小孩和奴隶的代表,所以,它才能称得上是一种多数人的统治。
——蔡定剑《从两会“雷人话”说起》
材料二到18世纪中期,在英国的700万成年人中,仅有15万人享有选举权,占成年人口的2.1%。直到“光荣革命”143年以后的1831年,英国有选举权的人也只占成年人口的4.4%。1832年,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要求,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改良的选举方案,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这使得选民人数从30万左右扩大到67万,但即使这个数字也不过是当时英国成年人口的7.1%左右。
——王绍光《民主四讲》
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1832年前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中的两则材料,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经济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产生之后,又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若运用不恰当,反而起会阻碍作用。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同时,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清廷随后发布谕旨,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摘自《历史专稿》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单选题(共6题)

4.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的一切文职官员,因为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或轻罪,被弹劾并被定罪的,应予免职。这规定主要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B.议会至上原则
C.共和制原则D.分权制衡原则
6.
1925年——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情况
时间
北京
天津
上海
全国
1925年
23家
14家
33家
84家
1934年
2家
10家
59家
93家
 
表中银行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政治重心南移D.民主革命在京津轰轰烈烈开展
7.
下表中的四组经济数据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对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棉花(单位:百万吨)
1.30
1.64
2.09
2.16
原油(单位:百万吨)
0.14
1.46
11.31
104.05
钢(单位:百万吨)
1.35
5.35
12.23
31.78
 
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
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
D.“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8.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9.
梁启超说:“世之所谓温和改革者,宜莫如李、张矣……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亦不过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午之役,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既不能救亡,则与不改革何以异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全盘否定了李、张的改革
B.学习洋操量少力弱导致改革失败
C.革新制度才能改变中国全貌
D.评价改革成败标准是战争的胜负

3.选择题(共1题)

10.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