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农耕经济内部滋长的商品经济,同样具有较活跃的“革命”性质。对自然经济有着潜在的腐蚀瓦解作用,但是这种腐蚀瓦解作用成长到一定程度,往往因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而被化解或吸收,中国封建社会里官僚、地主与富商大贾的相互转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就使中国社会经济的早熟现象,始终未能走上成熟的阶段。再加上中国早熟的经济因素往往与社会、政治诸条件不相配合,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调。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材料二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西欧得到了迅速发展。英国的呢绒工业便是典型的例子,它成了英国的“民族工业”,相当普遍。在英国的诺弗克、约克、戴翁、威尔特、索梅尔赛特、多尔赛特等郡,呢绒业手工工场比比皆是。他们已将行会手工业排挤到无足轻重的地位。17世纪,一些没有行会组织的新兴工业发展起来,包括采煤、冶金、火药、造纸、造船业等等。在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外贸易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大地上,都留下了英国商人的足迹。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难以进入工业文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能快速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英两国向工业文明转型中存在的内在联系。
材料一 在中国农耕经济内部滋长的商品经济,同样具有较活跃的“革命”性质。对自然经济有着潜在的腐蚀瓦解作用,但是这种腐蚀瓦解作用成长到一定程度,往往因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而被化解或吸收,中国封建社会里官僚、地主与富商大贾的相互转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就使中国社会经济的早熟现象,始终未能走上成熟的阶段。再加上中国早熟的经济因素往往与社会、政治诸条件不相配合,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调。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材料二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西欧得到了迅速发展。英国的呢绒工业便是典型的例子,它成了英国的“民族工业”,相当普遍。在英国的诺弗克、约克、戴翁、威尔特、索梅尔赛特、多尔赛特等郡,呢绒业手工工场比比皆是。他们已将行会手工业排挤到无足轻重的地位。17世纪,一些没有行会组织的新兴工业发展起来,包括采煤、冶金、火药、造纸、造船业等等。在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外贸易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大地上,都留下了英国商人的足迹。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难以进入工业文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能快速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英两国向工业文明转型中存在的内在联系。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史学家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反映了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其故事梗概如下:
清朝康熙年间(1671年),山东郯城西南方向归昌集外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任某和王氏。他们没有孩子,任某靠着在别人的耕地上做佣工维生,王氏白天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家。这一年的某个时间,王氏不堪忍受生活之苦跟另外一个男人跑了。但不久之后,艰辛逃跑路上的王氏遭情夫抛弃,难以找到谋生工作的王氏选择返回归昌老家,栖身于一座道观之内。1671年11月,王氏曾经的邻居高某来道观上香,在厢房中瞥见王氏,怒斥道士怎么可以收留妇人。刚好此时,已得知王氏藏身于道观的任某也来了,也许因为曾有积怨,任某与高某爆发冲突。经此一事,高某和道士把王氏送到任父住处,任某与王氏又生活在一起,直到第二年一月的一个雪夜,两人激烈地争吵任某掐死了王氏,后抱着其尸体朝高家走去,半路上突然传来犬吠声、更夫鸣锣声,任某放下王氏回家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任某及其父亲诬告高某和王氏有奸情并杀了王氏,知县黄六鸿很快厘清案情。根据大清律例,以死罪诬人理当处死,但最后审判的结果是任父无罪,任某杖责。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故事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和评价准确全面。)
材料 美国史学家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反映了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其故事梗概如下:
清朝康熙年间(1671年),山东郯城西南方向归昌集外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任某和王氏。他们没有孩子,任某靠着在别人的耕地上做佣工维生,王氏白天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家。这一年的某个时间,王氏不堪忍受生活之苦跟另外一个男人跑了。但不久之后,艰辛逃跑路上的王氏遭情夫抛弃,难以找到谋生工作的王氏选择返回归昌老家,栖身于一座道观之内。1671年11月,王氏曾经的邻居高某来道观上香,在厢房中瞥见王氏,怒斥道士怎么可以收留妇人。刚好此时,已得知王氏藏身于道观的任某也来了,也许因为曾有积怨,任某与高某爆发冲突。经此一事,高某和道士把王氏送到任父住处,任某与王氏又生活在一起,直到第二年一月的一个雪夜,两人激烈地争吵任某掐死了王氏,后抱着其尸体朝高家走去,半路上突然传来犬吠声、更夫鸣锣声,任某放下王氏回家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任某及其父亲诬告高某和王氏有奸情并杀了王氏,知县黄六鸿很快厘清案情。根据大清律例,以死罪诬人理当处死,但最后审判的结果是任父无罪,任某杖责。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故事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和评价准确全面。)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0年)

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0年)

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现代史史实,围绕“社会改革与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据《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现代史史实,围绕“社会改革与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单选题- (共10题)
5.
罗马法嫁资制度规定:“既不能忽略对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者——妻子的父亲、丈夫的权益的保护,又须侧重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
B.强调对男女平等的追求 |
C.优先保护妇女的权益 |
D.蕴含着公平正义的理念 |
6.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而在曹魏时的《新律》中则首次入律了所谓“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供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十二铜表法》与《新律》的最大区别在于
A.是否注重君主权力 |
B.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
C.是否注重公平公正 |
D.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
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
8.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
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 |
B.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 |
C.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 |
D.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 |
9.
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8年任总统)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在此西奥多·罗斯福主要强调
A.垄断是国家祸害的根源 |
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
C.削除两极分化,追求社会和谐 |
D.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 |
10.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A.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
B.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 |
C.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
D.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 |
11.
宋元时期,政府统一发行的纸币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以后,纸币逐渐被白银所取代。国民政府前期,币制改革法币取代白银。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的变革 |
B.宋明时期货币发展居世界领先 |
C.货币近代化经历曲折发展过程 |
D.国家统一稳定有利货币的统一 |
12.
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据此可知


A.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
B.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
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 |
D.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
13.
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这主要因为
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 |
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 |
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 |
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