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二中高一年级2018—2019学年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007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略不掩群,不取麋夭;不竭泽而渣,不焚林而猎。”《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汉代淮南王刘安指出:“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甚至“断其手”。秦汉以后,山林川泽归少府管理,具体分管的有林官、湖官、陂官、苑官和畴官等。宋太祖下“禁捕诏”,宋真宗下“禁捕山鹧诏”。明清时期,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编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煤得到广泛使用,煤燃烧时释放的滚滚浓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工业革命特色。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不久就发明了将氯转化为漂白剂的技术。钢铁业的发展,导致英国砍伐大量的树木,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排水沟设施不全,各种疾病困扰着人们。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调查委员会,倾听社会声音。在各地设立卫生医官,负责治理地方环境。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明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导致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实践的不同之处。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针对全国各地税制不统一的状况,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财力需要,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制的决定》,加强税收工作,建立新税制。同时还颁布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給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等,不久,又公布《契税暂行条例》,开征契税。在农业税制方面,对全国各地实行的税政、税种、税目和税率也进行了调整,特区省份也陆续制定了农业税征收办法。以上各税在全国一经实行以后,全国税政得以统一,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以按产品或流通征收的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其他税种相辅的工商税收制度。当时建立的税改制度实行“多税种,多次收”的复税制体系,适应了当时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情况。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税制的沿举与思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税制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税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专利制度发展大事记
1449年,英国国王颁布制造彩色玻璃的方法专利。
1474年,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到16世纪,提水机、碾米机、运河开能机等工业发明陆续被授子10年的特许证。
1551年,法国、荷兰和西班牙也涌现些专利。
1561~1590年,英王批准了有关肥皂、纸张、皮革等物品制造方法的50项专利
1623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规),投予新制造品的真正发明人以专利证书和特权,这被认为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欧美国家纷纷效伤。
1790年,美国以宪法为依据,颁布专利法。其后,法国(1790年)荷兰(1809年)俄罗斯(812年)星西哥(1840年)巴西及印度(1859年)阿根廷及意大利(1864年)德国(877年)日本(88年等国先后颁布。
1883年,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14国签订《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6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0国签署《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893年,以上两个组织执行管理的国际局合并成立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
197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为联合国组织系统的一个专门机构。1994年,世贸组织成员国签署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同世贸组织签订合作协定,扩大其对全球贸易的管理作用。

——据《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等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依据世界专利制度发展大事记,对专利制度发展进程进行合理分期,并简要闲释分期的依据。(要求:以世纪或年代或XX后等表明分期,表述明确,阐释准确清晰。)

3.单选题(共9题)

4.
有人指出,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形成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标志的体系。这一言论
A.揭示了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
B.反映了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
C.指出了罗马法得到不断的完善
D.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5.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有计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与破坏法币的政策做斗争,允许被割断区域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1941年4月,新四军在根据地创办了第一家银行,随后建立印钞厂,发行抗币,并禁止日伪货币在根据地流通。中共的这些举措
A.加剧了沦陷区的通货膨胀
B.挫败了日寇对国统区的经济封锁
C.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
D.使抗币成为国民政府的合法货币
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 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 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7.
有葡萄牙学者认为,“尽管澳门在它坎坷的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危机,但一八四二年才是它真正衰落下去的日子”,这是因为一八四二年
A.澳门逐步丧失中外贸易的特殊地位
B.洋货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人民的反抗抵制了西方入侵
8.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道的工艺技术是
A.彩瓷技术
B.缫丝技术
C.青瓷技术
D.造船技术
9.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显,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10.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
11.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
12.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些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4.选择题(共1题)

13.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共投人资金180多亿元,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0449家,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提前三年完成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的任务。开展“农家书屋村村有”活动主要是为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