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材料二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1)指出材料一、二各出自的政治文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及其原因。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材料二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1)指出材料一、二各出自的政治文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及其原因。
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突出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对世界市场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紧急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突出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对世界市场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紧急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租庸调制(北魏到初唐的赋役制度)之推行,全靠帐籍之整顿。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每岁一造帐(人口册),三岁一造籍(户口册),用来和上期的帐籍相比对。地方政府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对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九年。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
(2)据材料二,分别说明“租”、“庸”、“调”的内容,并评价租庸调制。
材料一 租庸调制(北魏到初唐的赋役制度)之推行,全靠帐籍之整顿。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每岁一造帐(人口册),三岁一造籍(户口册),用来和上期的帐籍相比对。地方政府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对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九年。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帐籍制度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别说明“租”、“庸”、“调”的内容,并评价租庸调制。
2.单选题- (共9题)
4.
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
A.带来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
B.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全面客观的评价 |
C.有利于调动当时雅典居民积极参政 |
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出现提供了借鉴 |
5.
“在国家政治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在经济上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这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它表达了先进中国人要求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强烈愿望。”符合这一评价的文献是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6.
《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新中国初期,符合这一规定的制度是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村民自治制度 |
D.“一国两制” |
7.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下列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广汉县“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四川广汉县“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③②④① |
9.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这反映出孙中山主张
A.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国家富强 |
B.效仿资本主义制度以富国自强 |
C.推行政治改良维护专制统治 |
D.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挽救民族危机 |
10.
据统计,1858—1911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 |
B.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 |
C.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 |
D.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 |
11.
“人是万物的灵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只是人民的办事员”都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均
A.明确反对欧洲的君主制度 |
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
C.否定了天主教的宗教信仰 |
D.反映了理性至上的时代精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