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市经济相当发达,餐饮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饮食业的繁荣呼唤监管政策同步发展,为此,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首先,《宋刑统》全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其次,配合禁榷品专管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再次,为了规范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明文规定,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纯净食品法》成功出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20世纪初中、美食品安全管理的异同。
材料一 宋代城市经济相当发达,餐饮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饮食业的繁荣呼唤监管政策同步发展,为此,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首先,《宋刑统》全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其次,配合禁榷品专管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再次,为了规范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明文规定,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
——摘编自潘荣华、杨芳《我国古代食品卫生监管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食品掺假尤为严重。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他主张积极干预食品药品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兴起了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有各阶级广泛参与的社会进步运动,新闻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食品药品行业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这些运动不仅给罗斯福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且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最终加速了《纯净食品法》的出台,开启了是美国食品监管的“联邦化”序幕。——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关国食品法律法规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一些疾病随海外贸易传入中国。为防止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20世纪20—30年代,主要商埠开展了一定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例如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仿照英国,成立公共卫生处,逐步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卫生法规,并建立了公众投诉制度。但只是在少数城市,如上海、广州、汉口等,才进行了专门性的食品卫生管理。——摘编自陆文雪《上海工部局食品卫生管理研究《1898—194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食品安全管理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纯净食品法》成功出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20世纪初中、美食品安全管理的异同。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
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七 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时年正在北平读初二的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1941年邓稼先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1948年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
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1958年,他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的制造理论。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但他本人却鲜为人知,直到1986年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1999年,邓稼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也被人们称为“两弹元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稼先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邓稼先对中国核科技事业的贡献。
材料七 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时年正在北平读初二的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1941年邓稼先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1948年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
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1958年,他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的制造理论。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但他本人却鲜为人知,直到1986年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1999年,邓稼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也被人们称为“两弹元勋”。
——据杨振宁《邓稼先》等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稼先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邓稼先对中国核科技事业的贡献。
4.
材料1903年,上海英租界《苏报》先后刊出邹容和章太炎宣传革命排满的文章。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先后在租界对“苏报案”进行了七次会审。主审是上海地方官员,原告是清政府,被告是邹章等人。原告和被告都聘请了西洋律师,陪审员是英国领事及公使团。经过七次会审后清政府宣布章、邹二人“阴谋颠覆政府”罪名成立。可公使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判决无效。双方继续对峙了两个月之久。1904年初,公使团方面表示,如果再不结案,就要将在押嫌犯释放。清廷担心竹篮打水,只好再次让步。最后,庭外做出终审判决: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历时将近一年的“苏报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百家讲坛》杂志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上海租界的司法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百家讲坛》杂志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上海租界的司法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单选题- (共19题)
5.
英国革命作为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成果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的这一制度创新
A.否定了其传统的政治结构 |
B.完全剥夺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
C.使全体国民都享有选举权 |
D.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 |
7.
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A.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
B.“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
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
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
8.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这表明
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 |
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 |
C.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 |
D.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 |
9.
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方面采取的行动是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
C.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 |
D.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 |
10.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A. 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B. 新中国的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 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A. 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B. 新中国的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 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11.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12.
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据此可知,“莫洛托夫计划”的出现
A.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 |
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 |
C.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 |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
13.
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
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
14.
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
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 |
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
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 |
15.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
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
16.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
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
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
D.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
17.
1684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脊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19.
19世纪70年代初,即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1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状况表明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是
A.工业成本昂贵,重工业发展缓慢 |
B.小企业大企业并存,企业经营分散 |
C.流动资本不足,工业企业投资少 |
D.小农经济发达,劳动力供应不足 |
20.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表明两人都
A.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
B.注重对人的思考 |
C.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D.因犯罪遭到惩罚 |
21.
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很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A.现代中国的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
D.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
22.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在贵族制之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材料反映了
A.“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 |
B.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 |
C.自由主义政策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D.国君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