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01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狀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鸩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供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策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使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础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作“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整理自《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概括“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正所谓“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考课的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为官道德为“四善”: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勒匪懈。”任职才能按照官员的不同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其考课方法是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个等级。另外,唐朝还在不同时期临时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考课标准,如贞观年间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办法规定,“进考之人,皆有定限,荷无其功,不要充数。”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等。贞观二十年,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

——摘自余华清《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

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

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7题)

4.
古罗马法学家的学说是构成罗马法律制度的基石之一,法学家以他们的学术权威和皇帝所授予的解答问题的权利,通过讨论问题,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准确解决方案。这反映出古罗马
A.法律创制的过程蕴含理性精神
B.立法机构主要由法学家构成
C.贵族垄断立法并随意曲解法律
D.学者享有等同法官的司法权
5.
《袁氏世范》中记载,“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物资匮乏,生产落后
B.商品市场管理需要严格规范
C.商品经济繁荣,种类繁多
D.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场混乱
6.
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
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7.
1550—155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城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其意图是
A.为征服美洲提供理论依据
B.将路德教传播到美洲
C.落实人人平等的理念原则
D.以传教取代殖民掠夺
8.
黑格尔使人们认识到,智者学派“把作为思想的简单概念……一般地应用到社会对象上去,并且使它深入到一切人事关系中去”。这说明黑格尔
A.认为智者学派主体研究对象是社会与人生
B.肯定智者们从感觉主义到理性主义的转变
C.赞同从消极方面评价智者学派的现实作用
D.否定智者学派无视本质等普遍价值的思想
9.
下图中为龙字的演变历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二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
B.图三字体整齐安定,平衡对称
C.图四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
D.图五字体兼具多种字体的长处
10.
卡尔·贝克尔在《什么是历史事实》一书写到:“历史领域是一个捉摸不定的领域,它只是形象地被再创造,再现于我们的头脑中。……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作者意在强调
A.历史是不可认识的
B.历史不是客观存在
C.历史是主观认识的产物
D.历史可以随意改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