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 史实 |
秦汉 |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 |
隋唐 | 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
宋元 | 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
明清 | 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忽视集体卫生机构和个体医生的作用,片面强调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医疗服务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1978年—1984年,我国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1984年—1992年,改革正式启动,其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内容涉及到办医体制、管理体制、分配机制、收费制度、事业经费补偿机制等医疗体制的多个方面。1992年—2005年,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内容主要涉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体制等方面。2005年至今,在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忽视集体卫生机构和个体医生的作用,片面强调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医疗服务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1978年—1984年,我国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1984年—1992年,改革正式启动,其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内容涉及到办医体制、管理体制、分配机制、收费制度、事业经费补偿机制等医疗体制的多个方面。1992年—2005年,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内容主要涉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体制等方面。2005年至今,在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李玉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东汉思想家,作《讥俗》、《节义》、《论衡》等。王充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在天地运行中自然产生的,用气和气化说解释万物的生成变化,丰富了古代的朴素唯物论。他批判当时盛行的君权神授之说和谶纬符命的种种神异传说,提出“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从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观念入手,否定鬼的存在,为后来范缜的神灭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论衡》中,他一一对世俗迷信的各种说法作了批驳。王充强调实践对于知识技能的决定作用:“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他还强调感觉经验的可贵,并提出要想得到正确的知识,还必须经过一个“揆端推类”、“以心原物”的逻辑推理和思维判断过程。把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批判“好褒古而毁今,少所见而多所闻”的尊古卑今之论时,他表述了今胜于古的历史发展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充对古代哲学的贡献。
材料 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东汉思想家,作《讥俗》、《节义》、《论衡》等。王充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在天地运行中自然产生的,用气和气化说解释万物的生成变化,丰富了古代的朴素唯物论。他批判当时盛行的君权神授之说和谶纬符命的种种神异传说,提出“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从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观念入手,否定鬼的存在,为后来范缜的神灭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论衡》中,他一一对世俗迷信的各种说法作了批驳。王充强调实践对于知识技能的决定作用:“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他还强调感觉经验的可贵,并提出要想得到正确的知识,还必须经过一个“揆端推类”、“以心原物”的逻辑推理和思维判断过程。把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批判“好褒古而毁今,少所见而多所闻”的尊古卑今之论时,他表述了今胜于古的历史发展观点。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王充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形成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充对古代哲学的贡献。
2.单选题- (共8题)
5.
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还要承担诚实、善意的义务。检查当事人是否履行了诚实信用原则是司法人员的一项丰要任务,而审判员则通过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原则,来裁决案件的胜败。这反映出
A.司法审判具有较强随意性 |
B.公民个人权力不受重视 |
C.诚信成为审判的重要标准 |
D.诚信社会体系得以建立 |
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视普及初等学校体育为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首次采取立法手段将体育设置为初等学校必修课,希望初等学校通过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从而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这一做法反映了
A.第三共和国重视国防事业 |
B.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 |
C.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 |
D.法国强化民族国家意识 |
7.
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
A.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
B.掌握了有利地形 |
C.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 |
D.贯彻了群众路线 |
8.
下图为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时,英国《卫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表明


A.英国对于融人欧洲怀有疑虑 |
B.欧共体政策对英国有吸引力 |
C.英国摆脱了美国的经济控制 |
D.欧洲国家联合抵御美苏争霸 |
9.
读汉代中等生活水平自耕农年收支表,据此可知
年收入 | 年支出 | |||||
粮食 | 农副业 | 纺织 | 生存消费 | 简单再生产 | 租税负担 | 其他 |
粮食120石 | 园圃家禽 | 织布10匹 | 口粮80石4800钱食盐1.8石900钱衣着5匹2000钱 | 留种6石360钱饲料10石600钱农具7石420钱 | 田租4石240钱赋敛11石660钱 | 祭祀、人际往来、医药共6石360钱 |
7200钱 | | 4000钱 | 7700钱 | 1380钱 | 900钱 | 360钱 |
总计收入:11200钱 | 总计支出:10340钱 |
A.赋税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
B.纺织业成为主要创收活动之一 |
C.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
D.重农抑商是当时主要经济政策 |
10.
1897年,大生纱厂发行股票。张謇“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这可以反映当时
A.官方限制民间办厂 |
B.资本结构较为单一 |
C.社会资金的资本化 |
D.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
11.
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A.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步 |
B.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 |
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 |
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