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战争迅速展开。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战争迅速展开。
——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根据材料写出变化,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3.
材料:曹操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时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取得冀州后,曹操特别强调“重豪强兼并之法”,下令“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加王脩任魏郡太守,“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杨沛为长社长,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背如法,沛杀之,曹操“以为能”。司马芝为管长。豪族刘节为郡主薄,宾客千余家多不奉法,包庇宾客不服兵役,司马芝即以刘节为兵。满宠为许令,曹洪的宾客犯法,满宠依法治罪。曹洪向曹操求情。满宠知道后,未等曹操说话,就把曹洪的宾客杀掉了。曹操听到后,高兴地说:“当事不当尔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2.单选题- (共9题)
5.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是少数人的民主 |
B.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 |
C.缺乏自由平等精神 |
D.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 |
6.
下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抗日武装 | 部分历史事件 |
东北军爱国官兵 | 江桥抗战(1931.10) 双城狙击者(1932.1) 热河抗战(1933.2) |
东北抗日义勇军 | 消灭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1932.1) 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1932.8) 攻克安达县城(1932.10)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 | 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1933.11) 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1934.8) 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1935.3) |
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 | 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2.1) 察哈尔抗战(1933.5) 绥远抗战(1936.8) |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 B.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
C.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 | 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
7.
湖南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清朝一度出现督抚专权的局面。该现象反映了
A.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 |
B.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
C.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
D.曾国藩守旧亦维新 |
8.
下面为改革开放法制建设成就表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时间段 |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 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济企业法…… |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 |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
1997年至今 | 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完善法律程序 |
B.突出社会立法 |
C.维护国家统一 |
D.注重经济立法 |
9.
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摩肩擦背,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这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B.商业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
C.坊市制度开始打破 |
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10.
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由此可见,宋代
A.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 B.财富多寡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
C.儒学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 D.政府政策变化提升商人地位 |
11.
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
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
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 |
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 |
D.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
12.
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代,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 |
C.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 |
D.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