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1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一: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
春秋战国 | 91(全国) | 614.8 | 2.3 | 94% |
秦汉 | 117(全国) | 1048.35 | 5.72 | 94%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 215(南方) | 1167.7 | 3.85 | 90% |
隋唐 | 124(北方) 328(南方) | 1450.92 | 6.42 | 90% |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1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2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3分)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2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3分)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2.单选题- (共7题)
4.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员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某班同学对他们退出的原因作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A.共产党人高风亮节 | B.共产党人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 |
C.中共善于发现和重用其他人才 | D.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 |
5.
5.2009年8月20日腾讯新闻频道发起“网友票选建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的活动,在60件大事中投票结果如下(局部),从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新中国外交成就得到网友们普遍关注 |
B.网友们肯定“两弹一星”对反美反苏的作用 |
C.网友们对科技、历史文化都饶有兴趣 |
D.对开国元勋、拨乱反正网友们印象深刻 |
7.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8.
据《南海县志》记载:“(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申岁(1872年)近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数百家……”对这一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开始 |
B.明朝中后期的“机房”发展繁荣的结果 |
C.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之一 |
9.
近代一篇文章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文章作者应该是
( )
( )
A.洋务派 | B.维新派 |
C.革命派 | D.新文化运动代表 |
3.选择题- (共7题)
10.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课文中“——”的作用是{#blank#}1{#/blank#}。
A.解释说明 | B.声音延长 |
②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就会{#blank#}2{#/blank#}。
A.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B.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C.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1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课文中“——”的作用是{#blank#}1{#/blank#}。
A.解释说明 | B.声音延长 |
②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就会{#blank#}2{#/blank#}。
A.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B.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C.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