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的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其例为: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五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
——《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英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庭陪审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它对法庭的公正判决会产生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10分)
(3)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三的表格中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8分)
材料一雅典的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其例为: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五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
——《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英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 英国 | 德国 |
国家元首名称 | 国王 | 皇帝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世袭 | ① |
国家元首的权力 | ② | 掌握行政、立法、军事等大权 |
政府产生方式 | 首相组阁 | ③ |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 ④ | 议会、宰相对皇帝负责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庭陪审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它对法庭的公正判决会产生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10分)
(3)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三的表格中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8分)
2.单选题- (共13题)
3.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以下实践最能体现潘恩学说的是
A.邦联制 |
B.联邦制 |
C.共和制 |
D.君主立宪制 |
4.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6.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宪法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包括
①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③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④保留君主制度
①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③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④保留君主制度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7.
“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
A.整顿吏治 | B.禁止吸食 | C.严惩贩卖 | D.断绝外贸 |
9.
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
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
10.
1853年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发布《待百姓条例》,其中规定“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这一政策
A.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11.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比清朝统治更加黑暗腐朽 |
B.太平天国坚决反对封建传统道德 |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
D.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
13.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所认同,为避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西方政治家们大都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实行分权制衡 |
14.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3.选择题- (共9题)
16.四种常见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表,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 | A | B | C | D |
性质 或结 构信息 | 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 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 d104sx,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 | 有两种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是冶炼金属工业的常用还原剂 |
17.四种常见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表,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 | A | B | C | D |
性质 或结 构信息 | 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 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 d104sx,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 | 有两种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是冶炼金属工业的常用还原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