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2015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89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2.简答题(共2题)

2.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材料三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
时间
1870年
1900年
英国
32%
18%
美国
23%
31%
德国
13%
16%
法国
10%
7%
 
材料二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
时间
国家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英里)
殖民地人口(百万)
1880年
英国
770
267.9
德国


1899年
英国
930
309
德国
100
14.7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1875年,俾斯麦已准备发动侵法战争,但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俾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俄法“联盟的噩梦”经常使他忧虑。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
——以上材料均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地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阻止法俄接近”的表现和影响。

3.单选题(共8题)

4.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B.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提出
C.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5.
1940年9月,《大公报》载文说:“宜昌(枣宜会战)战后三个月,各线无大战事,战况的沉闷……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了北方的捷音。”材料中所说的“捷音”指的是(  )
A.淞沪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气焰B.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C.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华北日军D.徐州会战胜利激励了抗战信心
6.
二战后初期,有人提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组织的建立
④对德国分区占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名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唐代
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8.
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9.
明治维新三杰之一大久保利通认为:“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该主张主要强调的是
A.政府引导民间投资
B.对外扩张获取原料
C.注重发展近代工业
D.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10.
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
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D.海湾战争
11.
据统计,到1993年,联合国已向十多个国家派驻维和部队,人数达10万之众。联柬机构(联合国托管柬埔寨)实际上控制了柬埔寨的军事、外交、财政和治安大权。这从侧面说明了
A.当今世界需要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主权问题
B.冷战后联合国已具有绝对权威
C.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主权危机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4.选择题(共2题)

12.研究发现某遗传性严重肥胖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基因共同控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研究发现某遗传性严重肥胖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基因共同控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