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1947年)2月间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电报认为苏联是“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目前,这种努力限于某些邻近的地区,如伊朗北部、土耳其”等地。凯南认为,苏联“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以迫使苏联退却。凯南的“长电报”深深博得杜鲁门的赞赏……当月,他就要求国务院允许派一支特遣舰队前往地中海,“支持土耳其抵抗苏联势力的渗透”。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自冷战结束到入侵南联盟,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尤其是入侵南联盟的“联盟力量”行动,公开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联合国成员国实施赤裸裸的侵略……与此同时,美国不断抛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民主无国界”“主权有限论”“内战非内政”等谬论,为其武力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寻找理论依据。
——摘编自柯春桥、贾咏梅《美国军方抛出“内部冲突”论》
材料四多极化作为历史前进方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继续发展,但多极化的趋势正在遭遇“一极”图谋的阻碍和挑战……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新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凯南“长电报”提及的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亚太地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背景,并指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
2.单选题- (共13题)
A.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
C.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
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
B.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
①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②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用全球史观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
B.用文明史观客观评价了英国发动侵略的影响 |
C.说明新史观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新发展 |
D.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与视野影响史学研究的结果 |
A.西安事变 | B.重庆谈判 |
C.九一八事变 | D.国共第一次合作 |
A.暴力斗争阶段 | B.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C.合法斗争阶段 | D.夺取和建立政权阶段 |
A.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过渡时期总路线 |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
D.第五届人大期间,“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B.“九二共识”的达成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
B.殖民体系的瓦解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两极格局的形成 |
3.选择题- (共6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之后
【材料一】某校针对学生是否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选项 | 经常读 | 从没读 | 很少读 | 时不时抽空读 |
人数 | 21 | 28 | 52 | 49 |
百分比 | 13.58% | 18.18% | 33.76% | 31.8% |
【材料二】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强调把学诗当成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征,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三大经典读物。《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歌精选,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经典的启蒙读本。
【材料三】屈原、范仲淹、岳飞、陆游、文天祥、于谦、秋瑾、谭嗣同等古代先贤的诗词,显示出作者在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时,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感情,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四】学生不爱学古诗词,首先就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且诗歌内容多是根据诗人自身经历有感而发,学生年龄尚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难以理解诗歌内涵,看似诗中花草树木,实则都是诗人的情深一片,而学生不能领悟,也不能苛责学生领悟更深。再就是应试教育逼迫我们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老师一着急就容易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反感。家长,社会等大环境也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所以促使学生更在乎背英语单词数学概念之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之后
【材料一】某校针对学生是否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选项 | 经常读 | 从没读 | 很少读 | 时不时抽空读 |
人数 | 21 | 28 | 52 | 49 |
百分比 | 13.58% | 18.18% | 33.76% | 31.8% |
【材料二】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强调把学诗当成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征,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三大经典读物。《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歌精选,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经典的启蒙读本。
【材料三】屈原、范仲淹、岳飞、陆游、文天祥、于谦、秋瑾、谭嗣同等古代先贤的诗词,显示出作者在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时,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感情,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四】学生不爱学古诗词,首先就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且诗歌内容多是根据诗人自身经历有感而发,学生年龄尚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难以理解诗歌内涵,看似诗中花草树木,实则都是诗人的情深一片,而学生不能领悟,也不能苛责学生领悟更深。再就是应试教育逼迫我们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老师一着急就容易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反感。家长,社会等大环境也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所以促使学生更在乎背英语单词数学概念之类。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