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79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若忽略图形比例,下列四幅地图中大致描绘了宋朝对外贸易路线的是
2.
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总有可循之规律、可解之因果。请在下表中填入适当的文字。
历史之“因”
 
历史之“果”
甲骨文的发现释读与后世文献的相互印证。
 


 
逐渐形成古罗马的“万民法”


15世纪末16世纪初,非洲、美洲遭受空前的殖民掠夺。
德国宰相俾斯麦实施“铁血政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两极分化。加上其它现实的、偶然的因素
 

 
3.
1862年,日本藩士搭乘“千岁丸”前往上海考察。“千岁丸”抵沪之时,正值太平天国进攻上海,藩士们争相前往前线观战。在参观了李鸿章的淮军之后,高杉晋作评论道:“铳炮尽中国制,而甚不精巧,兵法与器械皆无西洋”。峰洁认为,这样的兵“我一人可敌五人”。名仓予何人说:“夫今以清国之弱兵,且以旧来之拙劣火器,与西虏(指西方)战而亦有取胜之时,何况以本朝武勇之兵,采用西虏之猖獗并军舰之制,此所谓如虎添翼,则西虏之猖獗不足深忧也”。
请回答:
(1)藩士在上海考察时的日本处于何种情形?
(2)明治时期的哪些政治策略及措施与此次考察的收获密切相关?

2.简答题(共1题)

4.
概述孔孟之道在近代中国社会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社会背景。

3.单选题(共16题)

5.
“公民”、“平等”、“博爱”、“左翼”、“右翼”等一系列新词汇盛行于法国
A.等级君主制时期B.路易十六统治时期
C.大革命时期D.巴黎公社时期
6.
中国历史上某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十年初见成效,二十年大见成效,进入帝京;后来又有一个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除几个河、海口岸,西教传播没有太大进展。对以上两个现象的判断及其理由都正确的是
A.前者是,后者非。时代发展,交通与技术进步理应推动传播成效更显著。
B.前者非,后者是。中国皇帝独尊儒学,不可能召异国传教士进京。
C.二者皆非。不符合史实,且不符合社会进步的逻辑。
D.二者皆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心理距离造成了这两个时期传教效果的差异。
7.
“……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引文当出自
A.《乌托邦》B.《哲学辞典》
C.《共产党宣言》D.《人权宣言》
8.
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开辟新航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都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
9.
某时间段内曼彻斯特的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了180000人,变成了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这一时间段应当是
A.1700-1730年B.1730-1760年C.1760-1830年D.1840-1900年
10.
下表列举了清代某一机构的结构及大致分工。据此判断该机构是
股别
主办***衙门D.外务部
11.
《容闳自传》记载的事实中,作者亲历的可能有
①为编撰《四库全书》提供资料 ② 记载早期留美学生的思想变化
③ 记录了与曾国藩的交往与感受 ④ 向李鸿章建议创办轮船招商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B.科学
C.民主D.革命
13.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中的“吾”是
A.魏源B.张之洞C.梁启超D.孙中山
14.
1902年,《新民丛报》连续刊登《新民说》:“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由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文中省略的应是
A.英美B.法德C.英日D.美俄
15.
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反思60年前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决策时,指出美国要为这一决策导致的欧洲分裂局面承担责任。“这一决策”是指签署
A.《慕尼黑协定》B.《大西洋宪章》
C.《雅尔塔协定》D.《北大西洋公约》
16.
“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壁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诗中的“名著”特指
A.《几何原本》B.《泰西水法》
C.《坤舆万国全图》D.《崇祯历书》
17.
中国古代历史上,设台湾府,驻军守备、统一管辖台湾发生在
A.洪武年间B.顺治年间
C.康熙年间D.乾隆年间
18.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这一主张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19.
日本《东史郎日记》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该段史料可作为证明“南京大屠杀”确有其事的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口述史料
D.实物材料
20.
“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动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评论的古典文献当是
A.《摩诃婆罗多》B.《汉穆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

4.选择题(共16题)

2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22.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   )

 A

 B

 C

D

23.

“他不但结束了南北分裂两百多年的局面,而且成功地将原北周的制度移植到大江南北。他创立的制度中,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都影响了中国政治一千多年……他是个超越他的时代的人物,在大唐的辉煌盛世之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材料中“他”指(    )

24.

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25.

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26.

读材料七和黄土高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七:我国北方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

27.

香港缺水严重的原因是(    )

28.

香港缺水严重的原因是(    )

29.

中国古代有许多诗歌评价大运河,其中以下诗文中与隋大运河无关的是(    )

30.

中国古代有许多诗歌评价大运河,其中以下诗文中与隋大运河无关的是(    )

31.

下列关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32.

四大地理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33.

造成下图中两地区耕地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34.

造成下图中两地区耕地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35.下列关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36.关于“K2CO3”说法错误的是(   )

5.多选题(共3题)

37.
魏源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国立宰辅大臣,共商事务。国家费用,先与乡绅会议,而后征纳。……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对此评论最为恰当的是
A.魏源对君主立宪运作机制作了较为真实叙述
B.魏源对中、英的政治制度作了相应的对比
C.魏源未能抓住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
D.魏源主张中国应效法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
38.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材料强调了史学家应
A.尊重客观,实事求是B.追求成为“良史者”
C.注重天人之间的关系D.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
39.
思想文化内容能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并且两者的变化常常相协调。这一观点与近代中国史学转型最一致的是
A.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型B.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型
C.民族危机向民族解放的转型D.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6道)

    多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