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都用“社会主义”一词来指称王安石的新法。我们可以肯定,一种社会公正和有时甚至是平均主义的理想鼓舞着10-12世纪知识分子与农民中的某些阶层。但同样也显而易见,王安石的目的绝不在于对社会和政权的基础提出质疑。影响他的是一些自由化观念和行政官吏的那种注重实际的思想。······在他看来,单独负担直接赋税和徭役的小农所遭受的事实上的歧视,乃是国家衰败的深刻原因。他认为,一旦改善他们的处境和在分配负担方面恢复一定程度的公平,就有可能更有效地把他们团结在抗击北方帝国的蚕食和入侵的斗争中。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在分配负担方面恢复一定程度的公平”的措施,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5分)
(2)王安石的新法是不是“社会主义”,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并说明你的理由。(5分)
近代都用“社会主义”一词来指称王安石的新法。我们可以肯定,一种社会公正和有时甚至是平均主义的理想鼓舞着10-12世纪知识分子与农民中的某些阶层。但同样也显而易见,王安石的目的绝不在于对社会和政权的基础提出质疑。影响他的是一些自由化观念和行政官吏的那种注重实际的思想。······在他看来,单独负担直接赋税和徭役的小农所遭受的事实上的歧视,乃是国家衰败的深刻原因。他认为,一旦改善他们的处境和在分配负担方面恢复一定程度的公平,就有可能更有效地把他们团结在抗击北方帝国的蚕食和入侵的斗争中。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在分配负担方面恢复一定程度的公平”的措施,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5分)
(2)王安石的新法是不是“社会主义”,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并说明你的理由。(5分)
2.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而得之者。······共和政体为代议制政体,世界各国隶于此旗帜之下者,······如美国则已有十四省树直接民权之模,而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也。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代议政体旗帜之下,吾民所享者只是一种代议权耳。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其余各种实业,则惩美国托拉斯之弊,而归诸中央。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矣。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意义》(1916年7月15日)
(1)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对“中华民国”的名称情有独钟。这体现了怎样的伟人风范?(4分)
(2)概括提炼材料中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这样的中华民国在近代是否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6分)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而得之者。······共和政体为代议制政体,世界各国隶于此旗帜之下者,······如美国则已有十四省树直接民权之模,而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也。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代议政体旗帜之下,吾民所享者只是一种代议权耳。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其余各种实业,则惩美国托拉斯之弊,而归诸中央。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矣。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意义》(1916年7月15日)
(1)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对“中华民国”的名称情有独钟。这体现了怎样的伟人风范?(4分)
(2)概括提炼材料中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这样的中华民国在近代是否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6分)
3.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材料二 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希特勒提出: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针对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体现了什么国际原则?
(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什么重新提起“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后来他有何行动?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材料二 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希特勒提出: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针对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体现了什么国际原则?
(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什么重新提起“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后来他有何行动?
2.单选题- (共5题)
4.
西安事变爆发后,新闻媒体及时跟进报道。西安《西京民报》头版头条是《张杨对蒋实行兵谏》,以 “揭竿抗日举国欢腾” 为副标题。南京《中央日报》的头条则是《张学良率部叛变!国府下令褫职严办》。这说明
A.报纸是当时最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 B.张杨兵谏举国震惊各方反应不一 |
C.历史转折时期社会群体意识弱化 | D.政府疏于管理新闻传播放任自流 |
5.
“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可见,巴黎公社在政治体制方面确有创新之处。这就是
A.实行直接民主 | B.实行普选制 |
C.实行议行合一 | D.实行议会制 |
6.
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因为所有伟大的宗教在宽容的教义上是一致的,有色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准。”这表明
A.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 | B.亚非独立国家成为新兴国际力量 |
C.有色人种将统治新世界 | D.美苏冷战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 |
7.
“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岂不)是非常奇异的。”伏尔泰的这一观点明显受到哪种理论的影响
A.牛顿经典力学 |
B.“因信称义”说 |
C.生物进化理论 |
D.人类理性学说 |
8.
下面是反映近代时期重大事件的一组图片。它们共同体现的历史主题是

北京强学会旧址 《武昌起义》浮雕 《新青年》

北京强学会旧址 《武昌起义》浮雕 《新青年》
A.师夷长技,求强求富 | B.思想启蒙,救亡图存 |
C.自强自立,振兴中华 | D.以俄为师,武装斗争 |
3.选择题- (共8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