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者利益牺牲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争言洋货”的背景。你如何评价“争言洋货”?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二 由于对葡萄牙的高关税政策,英国本地不宜生产的商品,不能向邻国购买,而必须从一个遥远的国家输入,尽管明知该国的此种商品的品质较差。就这样,为了让国内生产者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将某几种产物输到这一个遥远的国家去,国内的消费者除了要忍受消费低劣的商品外,还要支付国内商品因输出引起的昂贵价格。在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上,英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管理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这些法律比其他通商条例更加严重。一个大帝国建立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顾客大国,使他们只能购买本国各生产者所供给的各种物品。而英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和护卫这个帝国。重商主义的制定者肯定不会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些政策中完全被忽视了。所以它的制定者只能是生产者,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是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到中国的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故宫博物院院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消费观念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消费观反映的社会现象(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者利益牺牲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争言洋货”的背景。你如何评价“争言洋货”?
2.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重建法国政体的过程中, ……国内大多数人士主张恢复第三共和国的体制,但是戴高乐主张实行彻底的改革。他认为,战后法国的伟大抱负应是恢复“大国地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一种能保证“***。
1958年9月28日,新宪法获得公民投票的批准,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第五共和国实行一种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最大的特点是最高权力由议会转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力得到空前加强。……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法国政治体制的变革,既是法国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产物,也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要适度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10分)
(2)从历史根源的角度,你怎么看待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弱化总统权力、强调议会主权的特点?(5分)
材料:在重建法国政体的过程中, ……国内大多数人士主张恢复第三共和国的体制,但是戴高乐主张实行彻底的改革。他认为,战后法国的伟大抱负应是恢复“大国地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一种能保证“***。
1958年9月28日,新宪法获得公民投票的批准,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第五共和国实行一种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最大的特点是最高权力由议会转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力得到空前加强。……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法国政治体制的变革,既是法国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产物,也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要适度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10分)
(2)从历史根源的角度,你怎么看待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弱化总统权力、强调议会主权的特点?(5分)
2.单选题- (共9题)
3.
恩格斯说:“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
B.第二次工业革命 |
C.1832年议会改革 |
D.责任内阁制 |
5.
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A.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
B.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
C.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6.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图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会见尼克松总统 图3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

图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会见尼克松总统 图3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 D.中苏关系的演变 |
7.
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出现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1892~1894年 | 1895~1913年 | |
商办 | 设厂数 | 53 | 463 |
资本(千元) | 4697 | 90801 |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设厂数 | 19 | 86 |
资本(千元) | 16196 | 29469 |
A.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 B.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
C.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 D.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8.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的思索,他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之心。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两种东西”体现的思想是
A.星空与道德 |
B.平等与博爱 |
C.自由与理性 |
D.知识与美德 |
9.
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 “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是
A.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 |
B.地理大发现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
C.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 |
D.达尔文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
10.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11.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