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7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7/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5分)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4分)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7分)
2.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请根据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游列国(邮票)

材料二 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三  1989年《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宣扬什么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吗?为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的某一问题,举例说明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2.单选题(共11题)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4.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D.经济出现多极化
5.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   )
①对付苏联威胁 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 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6.
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中写道:“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下列对此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结盟运动主张以和平共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
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C.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不结盟运动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7.
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逐渐兴盛起来,其表现不包括( )
A.秦都咸阳商业发达程度最高B.许多诸侯国都城发展为商业中心
C.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D.中原市场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
8.
管仲改革中“相地而衰征”的实质是    (    )
A.封建地租剥削B.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D.确立封建制度
9.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10.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C.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11.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这则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艰苦B.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铁器牛耕得到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12.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立法的一大发明。2009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己丑年,也即进入牛年,有位先生与新中国是同龄人,他的生肖有可能是()
A.鼠或牛B.牛或虎C.虎或马D.上述说法都不对
13.
“盘庚迁殷”的说法依据的是《史记》的内容,而最近的考古发掘显示:殷墟甲骨的最早年代却是在盘庚之后隔了两王的武丁时期,该地宫殿遗址、墓葬发现的最早年代也是武丁时期。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现在的殷墟有可能不是盘庚迁都之地
B.盘庚时代生产力落后,没有文化依存
C.盘庚迁都是假的,不存在此事
D.殷墟已经表明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属于谁统治并不重要

3.选择题(共9题)

14.

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

应称取NaOH的质量/g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2)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blank#}4{#/blank#}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lank#}5{#/blank#} (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blank#}6{#/blank#}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blank#}7{#/blank#} 

(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blank#}8{#/blank#}  

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15.

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下表中的xy分别是输入的6个数及相应的计算结果:

上面操作程序中所按的第三个键和第四个键分别为(   )

16.

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下表中的xy分别是输入的6个数及相应的计算结果:

上面操作程序中所按的第三个键和第四个键分别为(   )

17.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出现了(    )

18.关于离心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9.

用计算器计算: {#mathml#}-53÷-2{#/mathml#}


20.

用计算器计算: {#mathml#}-53÷-2{#/mathml#}


21.

用计算器计算: {#mathml#}-53÷-2{#/mathml#}


22.每年的5越4日,社区里都有(    )过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