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死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春秋大一统”。谭嗣同l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材料二《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从仕途角度讲,孔子的一生是很不幸的。他官场不得志,有国家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也有其本身性格的问题。随近代社会剧变,其思想地位也发生了变迁,我们以何种姿态认识它,成为一个新课题。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三人对待儒学和孔子的真正目的何在。(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对待孔子和孔学。(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死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春秋大一统”。谭嗣同l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材料二《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从仕途角度讲,孔子的一生是很不幸的。他官场不得志,有国家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也有其本身性格的问题。随近代社会剧变,其思想地位也发生了变迁,我们以何种姿态认识它,成为一个新课题。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三人对待儒学和孔子的真正目的何在。(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对待孔子和孔学。(5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1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
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分析这种政策对当时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
材料一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1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
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分析这种政策对当时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
3.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l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l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材料二 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异同。(5分)
(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试再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l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l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材料二 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异同。(5分)
(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试再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2.单选题- (共7题)
4.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上述观点的最有力论据是
A.制定《十二铜表法》 |
B.编纂《民法大全》 |
C.颁布《拿破仑法典》 |
D.万民法的形成 |
5.
(题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文字出自
A.《共产党宣言》 | B.《国富论》 |
C.《四月提纲》 | D.《资本论》 |
6.
据报载,1977年8月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访问南斯拉夫的高潮,从中央到地方有三十多个代表团出访南斯拉夫。这种现象表明中国政府
A.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 B.进行结盟,对抗苏联 |
C.为经济体制改革做准备 | D.意在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
8.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新艺术创造的要求,一种既能回顾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基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格音乐,终于在1600年前后应运而生,在音乐舞台上出现了歌剧这一体裁。由此可见,促使歌剧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古希腊哲学 | B.文艺复兴 |
C.新航路开辟 | D.宗教改革 |
9.
“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
10.
董必武回忆:“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开始读“马克思主义。”材料表明,先进知识分子探讨的是
A.革命的力量 | B.革命的阶段 |
C.革命的方法 | D.革命的意义 |
3.选择题- (共3题)
12.如图所示的隧道内设置有通风控制系统,用于调节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当检测装置测出隧道内的烟雾浓度值超过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风叶运转,改善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能见度。请回答下列各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