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20分)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国走过艰难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1)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分)
(3)材料三中“科学”的含义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4分)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1)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分)
(3)材料三中“科学”的含义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4分)
2.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令民为什伍(五家为保,十家相连),而相收司连坐(收司谓相纠发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行至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善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的改革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9分)
材料 令民为什伍(五家为保,十家相连),而相收司连坐(收司谓相纠发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行至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善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的改革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9分)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宪法确立了以“”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并同时建立了另外两项重要而独特的宪政原则:联邦政府内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与州政府权力分割,互不侵权。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共同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哪些民主思想?(6分)
(2)以上两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9分)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宪法确立了以“”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并同时建立了另外两项重要而独特的宪政原则:联邦政府内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与州政府权力分割,互不侵权。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共同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哪些民主思想?(6分)
(2)以上两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9分)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亲爱的英缅印各邦人士暨侨胞:
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期谋世界和平;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此次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全在协助友邦。消灭民主国家公敌──日本强盗,争取人类正义,世界和平。今在入缅之初,谨以数端,敬告我友邦人士及侨胞父老兄弟姐妹:
一、中国军队入缅的目的,全在协助友邦,伸张正义,维护人道,争取其它国家最后胜利,建立世界和平。
二、中国军队的胜利,与世界和平及缅印全部人民生命财产之安全,至为攸关,望我英缅印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中国远征军第一长官司令部文告》(1942年3月12日)
材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
(1)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逻辑关系并简要阐述。(6分)
(2)由材料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9分)
材料一 亲爱的英缅印各邦人士暨侨胞:
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期谋世界和平;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此次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全在协助友邦。消灭民主国家公敌──日本强盗,争取人类正义,世界和平。今在入缅之初,谨以数端,敬告我友邦人士及侨胞父老兄弟姐妹:
一、中国军队入缅的目的,全在协助友邦,伸张正义,维护人道,争取其它国家最后胜利,建立世界和平。
二、中国军队的胜利,与世界和平及缅印全部人民生命财产之安全,至为攸关,望我英缅印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中国远征军第一长官司令部文告》(1942年3月12日)
材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
(1)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逻辑关系并简要阐述。(6分)
(2)由材料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9分)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的确,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卷
材料二皇帝(拿破仑)正是在与他(普拉特神父)会见时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吧。”
——(苏联)叶·维·塔尔列著《拿破仑传》
(1)材料一中“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为“现代国家”所作的努力。(8分)
(2)材料二中拿破仑说“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我们评论历史人物时应遵循的方法有哪些?(7分)
材料一的确,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卷
材料二皇帝(拿破仑)正是在与他(普拉特神父)会见时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吧。”
——(苏联)叶·维·塔尔列著《拿破仑传》
(1)材料一中“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为“现代国家”所作的努力。(8分)
(2)材料二中拿破仑说“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我们评论历史人物时应遵循的方法有哪些?(7分)
2.单选题- (共8题)
6.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B.蕴含“法治”的精神 |
C.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 D.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
8.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先进人士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 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
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 |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 |
9.
1949年2月,***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
10.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致富以后,家族子弟很多人获得官职。这种“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 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
C.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
11.
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2.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相比,共同点是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3.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3.选择题- (共8题)
19.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