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69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0年7月,在华盛顿大学的中美学术合作会议上,他(胡适)以“中国传统与未来”(Chinese Tradition and the Future) 为题所作的公开演说中,最后一次试图将文艺复兴的概念.系统地应用到中国史上。他对五四之前的中国历史,总计区分出三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是第8与第9世纪中国文学的文艺复兴,那时白话开始出现在禅僧的诗与语录中.第二次文艺复兴出现在哲学.这里,他主要是指第11与第12世纪新儒学的崛起.第三次文艺复兴是第17与第18世纪的“学术复兴”,那时人文学者开始使用“科学方法”大规模研究古籍与史籍。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材料二:(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为他们新发行的月刊型杂志所取的名称。他们是在我国旧有传统文化中,受过良好熏陶的成熟学生:他们在当时几位教授所领导的新运动里,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文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 下面几个特征特别使他们回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运动,发起以人民日用语书写的新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其次,它是有意识地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制度的运动,也是有意识地将男女个人,从传统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以及颂扬生命和人的价值以对抗压迫的一种运动。最后.说来也奇怪,倡导这一运动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但试图用现代史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来重整这一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
一胡适《中国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所指的中国古代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新儒学”指的是什么?列举其主要代表人物并说明“新儒学”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新运动”指的是什么?比较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似性出现的原因
2.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山东、河北、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在这一年(1904年)间,都陆陆续续设置了阅报社。……这些阅报社很多都设在寺庙等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另外茶馆也往往陈列各种报纸供人观阅,或者就根本改成阅报处。……许多阅报处附设半日学堂,教人识字。
1905年成立的北京西城阅报社成立之初的报刊有:《中国白话报》十六册……《湖南俗话报》《新白话》《童子世界》《启蒙画报》以及京津等处各报。天津邓善沽镇的士绅到附近大小各村遍贴白话报。北京市第五高等小学教员常静仁,开了一间朝阳阅报社……河北新河县的高魁斗,家境小康,但有感于时局危艰,乃节衣缩食,在城内设立了一间阅报社……直隶房山县县令毕承缃联合地方士绅组织了一所官绅合立阅报处……北京一照相馆老板王子贞就地经营阅报社。
——摘编自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
材料二:“大抵开通民智之难,莫难于使之自愿。故强迫不可也,劝导无效也,使之自愿之道,殊无过于广设阅报社。”
——《大公报》(1910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阅报社的特点。(7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阅报社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8分)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费城、波士顿和纽约发展为2~3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北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大会还提出、讨论、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伯恩比在1759~1760年访问了北美。据他描写,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起源于市民社会。所谓市民社会就是基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商品的自由交换的基础上而组成的社会。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是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独立后的非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谚语:“在非洲武装政变随着季节一起到来,有时是武装政变越过季节而来临。”非洲独立后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腐败。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得以确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非洲独立后政治体制的选择。(9分)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到1951年即这一占领已达到其大部分目的时,美国和大多数同盟国与日本缔结了和约,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苏联不在缔约国之内,它们认为和约的条款过于宽厚。和约恢复了日本的主权,但这一主权仅限于日本的四个大岛。和约除了允许美国在日本保留军事基地外,对日本没有任何军事或经济限制。……实际上这一和约使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阵地的主要堡垒。为了支持这一堡垒,美国在战后的头6年中花费了约20亿美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71年6月17日,美日分别在华盛顿和东京签订《关于琉球诸岛以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议》,美国将行政权移交日本,包括将对钓鱼岛的“施政权”也交与了日本,而这完全是错误的。……在近年美国所谓“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中,美国开始实施全球收缩、亚太扩张的战略,重点防范由于中国崛起所可能产生的对美国不利的地区力量的重组。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本公开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承诺。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扶持日本对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6分)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对法国发表广播演说:“我是戴高乐,我现在在伦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人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这标志着由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开始了。在整个战争期间,戴高乐念念不忘的是法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总统,他领导制定《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在他任内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材料三: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5分)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10分)

2.单选题(共9题)

6.
《十二铜表法》第十表规定:“出丧时,妇女不得抓破面容,也不得无节制嚎哭。”该法条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了平民的利益B.保护了丈夫的权利
C.带有野蛮性D.有宗教方面的规定
7.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下面的民主实践可能受到孟德斯鸠上述思想影响而出现的是
A.英国下议院B.法国参议院
C.德国帝国议会D.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
8.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9.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国革命道路的创立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C.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D.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10.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11.
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这一政策
A.折射出宋朝开放的时代特色B.说明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C.证明了宋代市坊仍旧分区D.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
12.
1903年一位英国记者指出:非洲人完全无法招架白人超强的物质力量,这些力量展现于“三合一”的趋势上。这位记者据说的“三合一”,除军事主义外,还有哪两种主义?
A.帝国主义、资本主义B.自由主义、保守主义
C.社会主义、重商主义D.浪漫主义、理性主义
13.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教土之入议院者。……王者往,君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李贽B.黄宗羲C.康有为D.陈独秀
14.
某学者说: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思想束缚。下列各项中的会议分别正确对应冲破这三个崇拜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3.选择题(共10题)

15.

作文: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请以《人贵有自知之明》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1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7.

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18.

创新作文

       真情包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深厚父子情,融洽师生情、纯真朋友情、亲密兄弟情、互助邻里情、温暖社会情……这些真情要通过各种不同的事物表达出来,比如信、包裹、饭盒、花儿、汤药、足球等等,这些事物就如同导体,将真情的电流传导出来。

       请你以“真情在                           中”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以上。

19.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20.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      ,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        ,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21.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2.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3.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4.

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喜{#blank#}1{#/blank#}望{#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有味

{#blank#}5{#/blank#} {#blank#}6{#/blank#}吞枣        {#blank#}7{#/blank#} {#blank#}8{#/blank#}丧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