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6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论述题(共1题)

1.
(26分)世界文明历经长期的封闭隔绝,在近代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东西方文化不断产生碰撞与交融,从而走向新的“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为启蒙思想家们所瞩目。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接触过有关中国的材料,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谈论过中国。伏尔泰更以“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的赞语,评价他所向往的东方文明,他认为如果真要寻找最有理性的人,那就非中国人莫属。……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上自三皇五帝,下迄康熙乾隆:他们借助天象观察记录辨析中国史籍的真伪,探索中华民族的起源,推断伏羲氏为中国的第一位君主。在哲学方面,他们在悉心研究儒家学说的同时,对老子的思想也有所探索。在政治法律方面,他们从历史和现状考察了中国的政体、官制、司法制度,以及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在经济方面,他们注意到中国历代的重农思想和土地、地租、赋税、商业等问题。在科学技术方面,他们既盛赞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以及火药的发明等突出的成就,也致力于探讨中国的科学技术当时已渐趋落后的原因。在文学艺术方面,他们介绍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剧和绘画,研究中国的文字和语法。总之,中国的一切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所关心。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材料二西方文化的扩张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及其经济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殖民扩张而展开的。自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新航路之后,西方对外长达近四百年之久的殖民扩张,不仅是对非欧民族的军事征服和政治、经济控制,而且体现在与此目的相适应而持续进行的文化渗透。西方资本主义商业——工业文明对处在工业世界外围的大边缘带的冲击,一方面,导致了广大非欧民族原有的社会秩序由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被强制性地逐步向工业文明转变;另一方面,也由此促使了非欧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不断碰撞、交融和整合的基础上,程度不等地发生了向近代化的转型。——摘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古代“中国的一切”都产生“兴趣”的原因,并由此推断启蒙思想家研究中国文化的侧重点。(10分)
(2)提炼材料二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有关史实加以论述。(16分)

2.单选题(共6题)

2.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此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下列人物的活动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苏格拉底
B.伯利克里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
读某战役示意图,对该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B.反映敌后战场的形势
C.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D.表明了民族利益至上
4.
某同学的学习卡片中有一幅图(如下图),对此图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反映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表明美国已放弃“两个中国”的政策
C.体现发展中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
D.说明中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5.
对漫画寓意解读正确的有,美国意在

①遏制共产主义   ②称霸整个世界  
③控制西欧国家   ④阻止社会革命
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
下列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体现了
A.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B.法德关系由对抗仇视到和解合作
C.政体由专制到立宪再到共和
D.国际格局由冷战对峙到多极鼎立
7.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  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  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④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选择题(共4题)

8.***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虽然立意不同,但都写出了梅花的一些共同的特征。请你从两首词里找出写梅花共同特征的句子。
9.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诗文助读:①挼,读ruó,“揉搓”之意。

妙题诱思: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词人哪几个生活阶段的怎样的感受?

10.仔细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1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blank#}5{#/blank#}

{#blank#}6{#/blank#}

{#blank#}7{#/blank#}

园春

惟余莽

风骚

成吉思

单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