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67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1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完成该题。

图片:宋代工商物产分布图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概括图片中所反映的宋代工商业发展特点,并说明原因。(12分)(注:须指出三项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2.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之,谓之常平盆。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由是国用充足而民不困弊。他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救之。”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之危急.善救灾省者,匆使至给。”他主张“丰则贵取,饥则贱与”。刘晏救灾为了做到“应民之急,还走其所辖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教精悍廉劲之士而用之。”他认为:“士陷赃贿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康,终无荣显,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材料二公元11世纪,王安石那场声势浩大的变法以失败告终,比王安石早300年的刘晏悄无声息的财政改革却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刘晏财政改革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不太涉及政治之争和利益的分割,阻力比王安石小得多。但是,就变法者本身的理念而言,刘晏还是有比王安石高明之处。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本身没错,但这个口号本身隐藏了些许急躁的心态,王安石本人也性格急躁,喜欢看得见的成绩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在操作过程中变味。本来是给予,却变成索取。例如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借货行为,后来却变成政府的强制货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刘晏改革的理念。(6分)
(2)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与刘晏改革对比,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9分)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托克维尔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 
——李世安著《世界文明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有关法国大革命原因的基本认识;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对此进行解读。(7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在反封建方面是怎样为欧洲做出榜样和贡献的?(8分)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古人云:混战之局,纵横捭闺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睢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远交近攻”的典范莫过于秦国统一六国。商鞅变法后泰国日渐强盛,它的战略目标是吞并六国、统一华夏。在力量对比上,秦强于六国中的每一个国家,而弱于六国的联合。“远交近攻”助泰国成功统一六国。
日本也曾以“远交近攻”为国策:二战中,日本欲扩张领土,与远在欧洲的德意结盟,近攻中、朝、越、缅……和南太平洋国家甚至美国夏威夷。
二战时,希特勒企图吞并欧洲、称霸世界,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但又担心欧洲诸国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于是,在他的一系列政治外交伪装中,巧妙运用了“远交近攻”战略。
(1)通过材料概括“远交近攻”战略的内涵;分析日本“远交近攻”未能使日本侵略成功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二战时期德国在欧洲如何巧妙运用了“远交近攻”战略?(6分)
5.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4世纪左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一次大迁徙的150年间,南迁的人口达到了90万人之多。
唐代的时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安史之乱期间又有一大批人离开了北方跑到南方。这次移民所移动的距离更远,跨越了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等地,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住下来。
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12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处在南北对峙的状态,北方女真人的金政权与南方汉族人的南宋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居到南方。这一次,由于浙江、江西等地在上次移民中也居住了很多人口,大批移民只能向东南的方向行走,最终走到了广东、广西、福建,甚至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
材料二 到了中国近代,最明显的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山西、陕西人为主,目的地是蒙古草原;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这三个方向的近代移民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不仅如此,一开始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比如闯关东。
材料三 上海大学的刘玉照教授看来,中国近代以来的海外移民潮流,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波移民产生在清朝,大量劳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第二波移民出现在晚清时期,因通商形成贸易移民;第三波是上世纪80年代所谓的“精英出走”,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并定居;第四波是在21世纪出现的社会富人外迁移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特点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及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有关知识,分析促使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群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共6题)

6.
公元前494年,罗马共和国内进行了一次审判,法官在听完原告债主的陈述后当庭把涉案的父子判与原告为奴隶,并给出“合理”的解释。之后愤怒的下层公民集体撒离会场,以示抗议。材料说明
A.当时罗马平民与贵族间矛盾尖锐
B.古罗马司法程序严格
C.债务奴隶制把平民推到生存边缘
D.这次斗争直接催生了成文法
7.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种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材料表明当时
A.美国已基本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美国霸权正面临欧、日等国的挑战
C.美国正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D.世界开始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
8.
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材料反映了
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9.
公元十六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同时发展。下面对它们判断正确的是
A.是新兴科学与古典文化的对抗
B.共同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地位
C.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提供了论据
D.为工业革命做了人才与科学的准备
10.
“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11.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3.选择题(共5题)

12.

飞机着陆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移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

13.A)根据句意或中文提示写单词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停顿十秒

       一位技艺高超的走钢丝的演员准备给观众带来一场没有保险带保护的表演,而且钢丝的高度提高到十六米。

       海报贴出后,立即引来了大批观众。他们都想知道这位演员如何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从容自若地在细细的钢丝上完成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

       这样的表演,他早就胸有成竹,有十二分的把握走好。

       演出那天,观众黑压压坐满了整个表演现场。他一出场,就引来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他慢慢爬上了云梯,助手在钢丝尽头的吊篮中把平衡木交给他。他站在十六米的高空中,微笑着对观众挥挥手。观众再次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他开始走向钢丝,钢丝微微抖着,但他的身体像一块磁石一样粘在钢丝上,一米、二米……抬脚、转身、倒走……一切动作都如行云流水。

       助手站在钢丝的一端紧张而又欣赏地看着他,暗暗为他加油。

       突然,他停止了表演,停止了所有动作。刚才还兴奋的观众马上被他的动作吸引住了,认为他有更为惊险的动作,整个表演场地马上平静下来。

       但助手觉得这极不正常,助手马上意识到他可能遇上了麻烦。他背向着助手,助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助手只是感觉到钢丝越来越抖,他在竭力平衡自己的身体。助手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经验丰富的助手知道此刻不能向他问话,否则会让他分心,导致难以想像的后果。

       助手全身微微抖着,紧张地看着空中的他。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突然他开始向钢丝另一头走了一步,然后动作又恢复了正常。

       助手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很快地演完了,从云梯上回到地面。人们才发现他的眼睛血红,好像还有泪痕。演员们全都围了过来。

       他到处找他的助手,见助手从人群外跑来,他一把抱住了助手说:“兄弟,谢谢你。”

       助手见他平平安安十分高兴,说:“天啊,我不知道你在空中发生了什么?”他说:“亲爱的兄弟,这是魔鬼的恶作剧,一阵微风吹下了层顶的灰尘,掉入了我的眼睛,我在十六米的高空中‘失明’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今天命该如此,但我心又不甘,我对自己说,我应该坚持,我在心中一秒一秒地数着,就在刹那之间,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它很快把灰尘冲了出来。但是,如果你那时唤我一声,我肯定会分心,或者依赖你来救助,但这样做谁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他刚说完,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停顿十秒

       一位技艺高超的走钢丝的演员准备给观众带来一场没有保险带保护的表演,而且钢丝的高度提高到十六米。

       海报贴出后,立即引来了大批观众。他们都想知道这位演员如何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从容自若地在细细的钢丝上完成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

       这样的表演,他早就胸有成竹,有十二分的把握走好。

       演出那天,观众黑压压坐满了整个表演现场。他一出场,就引来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他慢慢爬上了云梯,助手在钢丝尽头的吊篮中把平衡木交给他。他站在十六米的高空中,微笑着对观众挥挥手。观众再次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他开始走向钢丝,钢丝微微抖着,但他的身体像一块磁石一样粘在钢丝上,一米、二米……抬脚、转身、倒走……一切动作都如行云流水。

       助手站在钢丝的一端紧张而又欣赏地看着他,暗暗为他加油。

       突然,他停止了表演,停止了所有动作。刚才还兴奋的观众马上被他的动作吸引住了,认为他有更为惊险的动作,整个表演场地马上平静下来。

       但助手觉得这极不正常,助手马上意识到他可能遇上了麻烦。他背向着助手,助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助手只是感觉到钢丝越来越抖,他在竭力平衡自己的身体。助手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经验丰富的助手知道此刻不能向他问话,否则会让他分心,导致难以想像的后果。

       助手全身微微抖着,紧张地看着空中的他。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突然他开始向钢丝另一头走了一步,然后动作又恢复了正常。

       助手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很快地演完了,从云梯上回到地面。人们才发现他的眼睛血红,好像还有泪痕。演员们全都围了过来。

       他到处找他的助手,见助手从人群外跑来,他一把抱住了助手说:“兄弟,谢谢你。”

       助手见他平平安安十分高兴,说:“天啊,我不知道你在空中发生了什么?”他说:“亲爱的兄弟,这是魔鬼的恶作剧,一阵微风吹下了层顶的灰尘,掉入了我的眼睛,我在十六米的高空中‘失明’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今天命该如此,但我心又不甘,我对自己说,我应该坚持,我在心中一秒一秒地数着,就在刹那之间,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它很快把灰尘冲了出来。但是,如果你那时唤我一声,我肯定会分心,或者依赖你来救助,但这样做谁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他刚说完,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

16.

如图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竖立在水平地面上,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弹簧顶端,使弹簧做弹性压缩,物体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g为重力加速度,不计弹簧重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