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64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唐代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大贡献,不在政治而在宗教上。天台、禅、华严三宗的出现已创造完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下的新佛教。尤其在六祖慧能以下的禅宗,在精神上,在意态上,实可算的是一番显明的宗教革命。
唐朝对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有玄奘、义净和鉴真。唐高宗咸亨二年,义净从广州出发浮海赴天竺学佛学,搜罗并抄写佛经,共携回经、律、论约四百部。扬州的名僧鉴真,天宝年间,应日僧荣睿的邀请,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六次东渡,以六十六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传授戒律,并携去律宗、天台宗的经典,弘法传教……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胡如雷《唐史》
材料二明朝万历八年(1580),一部分耶稣会士来到澳门,以后又陆续有教士来到中国。利玛窦受到明神宗朱翊钧的优待,在北京建立教堂。这些人除为殖民主义者服务,传播宗教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曾经由徐光启等译成中文。
——摘自许大龄《明史》
材料三  1845年,俄国政府因清政府赠送藏文《大藏经》,回赠各类图书355种共计800余册(幅),另有天文、地理仪器和工具。这些图书可分成21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工艺、地理等等,仅地图就有22幅,另有地图册13本。理藩院收到这批图书后,仅译出书名,便束之高阁了。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四强国兴盛以后,很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它强盛时期实行的制度、政策以及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奉为神圣,凝固僵化,不再与时俱进,减弱甚至丧失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摘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材料一表现了唐朝文化怎样的大国气象?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造就这种气象的条件。(10分)
(2)材料二所处的时代,西方世界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为什么还会出现材料三中的现象?(8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外交往的发展呈现哪些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14分)

2.单选题(共5题)

2.
清代史学家赵尔巽评太平天国时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段推论
A.论据充分结论错误B.论证不力结论正确
C.以人带事史论分离D.立场片面因果颠倒
3.
1970年10月1日,***邀请他在延安时期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在中南海再次会见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这表明( )
A.中国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B.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赖美国支持
C.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中国D.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灵活态度
4.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B.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D.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5.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中“臣”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实行君主专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实行民主共和制
6.
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的取胜B.“殖产兴业”的推动
C.1889年宪法的颁布D.军事工业的刺激

3.选择题(共1题)

7.阳光下,一棵柳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