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凡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凡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4分)
2.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6分)
材料二 “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他们试图达到己方“零伤亡”。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6分)
材料二 “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他们试图达到己方“零伤亡”。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4分
2.简答题- (共1题)
3.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很顺利地到达伦敦,詹姆士逃跑了。议会随之发表文告宣布:查理二世擅离职守,由玛丽和威廉共同入主英国。历史上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光荣革命”。
(1)据材料一,文告颁布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逐步取消了“腐败选区”的议席,新兴的工业城市增加了相应的议席;扩大了选举权,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并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力;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了,选举制度民主化的进程加速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化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很顺利地到达伦敦,詹姆士逃跑了。议会随之发表文告宣布:查理二世擅离职守,由玛丽和威廉共同入主英国。历史上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光荣革命”。
(1)据材料一,文告颁布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逐步取消了“腐败选区”的议席,新兴的工业城市增加了相应的议席;扩大了选举权,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并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力;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了,选举制度民主化的进程加速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化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3.单选题- (共8题)
5.
法国总统戴高乐说:“欧洲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防御体系,必须由法国来为这个体系规定计划和指定指挥官。”为此,戴高乐在20世纪60年代曾两次否决了英国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其主要的原因是
A.维护法国的领导地位 | B.法英两国地位差距大 |
C.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差 | D.危及欧共体的独立性 |
6.
登州(今蓬莱)“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唐代空前繁荣,呈现出“丝竹笙歌,商贾云集”的景象,经由高丽、渤海道至登州,登陆往长安的朝贡者络绎不绝。材料反映了登州在唐代成为北方航运中心的原因有
①军事重镇
②经济繁荣
③政治中心
④交通便利
①军事重镇
②经济繁荣
③政治中心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6世纪的历史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
A.固守农耕经济 | B.坚持君主专制 | C.昧于世界大势 | D.实行闭关锁国 |
8.
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1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这种现象( )
A.体现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 B.体现了资本的社会化 |
C.使大股东失去了企业决定权 | D.增强了政府的干预能力 |
10.
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A.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 B.加大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C.加速了科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 D.促使各发达国家增加了科技发展投入 |
11.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认为,“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材料中“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不包括
A.提倡经世致用 | B.反对君主专制 | C.主张君主立宪 | D.批判程朱理学 |
4.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